美文网首页教育婚姻育儿读书
亲子共读  其乐融融

亲子共读  其乐融融

作者: 精致典雅 | 来源:发表于2017-05-19 01:29 被阅读270次

陪伴孩子成长过程中,亲子共读是一项重要的活动。亲子共读的好处,其一、以身示范,读书是家庭中的一件大事,是家庭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二、与孩子共读,让孩子体察到大人的体肤、声音、表情,是与孩子最亲密的接触方式。其三、通过亲子共读,随时解决孩子在阅读中遇到的障碍、困惑、不解,随时扩充相关知识、信息。其四、引导孩子进行阅读法的指导,逐步教会孩子从基础阅读、检视阅读、查找阅读,最后到分析深层次的主题阅读法的完成,让孩子最终学会阅读。其五、通过陪伴孩子阅读,让孩子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最终将阅读培养成一种习惯。其六、在陪伴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家长也会增加更多的知识,家长也在学习,也在成长,这样更有助于家长的知识水平、道德情操、胸𦡞涵养的提升,以便更科学的进行教育。所以在小学阶段,亲子共读是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和任务。

亲子共读,对于一个一年级孩子,对于不同的阅读内容,要用不同的阅读方式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孩子的阅读面广宽,知识结累丰富,思维敏捷宽阔,兴趣多样,最终养成阅读习惯,增强能力。

第一:对于诗词类的共读。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结晶,夺取了世界诗词的桂冠,达到巅峰,其高度之高,正如莎士比亚戏剧夺世界戏剧之桂冠、之颠峰一样,其他同类无法匹及。6一12岁是人一生中记忆之黄金期,12岁之后,人的思维的其他能力在增加,唯独记忆力在下降,所以抓住黄金期记诵600一800首唐诗宋词,实为文学功底的养成,史地知识的结累,孩子思想品德的提高等多方面能力形成的最佳途径之一。在诗词共读方面,我采用了以下方式:

a、情感共鸣法。在学习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的学习中,前两句:"弃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 今日之日多烦忧",为了让孩子体察到李白对唐代辉煌灿烂即将过去的留恋和年华消逝的痛惜和感叹,以及对预测到的安䘵山叛乱的担忧意乱,我首先设问:"你昨天的、前天的最快乐最幸福的事情是什么?"孩子会尽情地描述她的快乐,然后再问"昨天留住了吗?"孩子马上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来回应我,引出李白的感叹"弃我去者 昨日之日不可留",李白也一样,他生活在开元盛世,他虽然壮志未酬,但在汉武盛世时期,人们的生活象我们生活的很幸福,所以他也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再问"今天的或近期的烦恼事或烦心事儿是什么?"孩子也会去去描述,然后我又提问"假如明天要爆发战争了,你此刻的心情如何,孩子马上回应:恐惧、害怕,担心死去,上不成学了,等等,结合历史:李白曾深入到北方安䘵山管辖的地区,亲探虎穴,已预感到安䘵山阴谋反叛,大唐将面临战争,所以李白发出喟叹:"乱我心者 今日之日多烦忧。"就诗的内容,孩子已能朗朗上口地记诵,且了解了历史,理解了作者的情感。象刘邦灭王布衣之后巜大风歌》、刘彻祭祀祖先之后畅游汾河巜秋风辞》等许多诗歌,都是采用这种情感共鸣的方法,让孩子去感受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内容,吟诵诗词。

b、史诗融合法。史诗本身是融合在一起,不可分割的,在给孩子讲解时,一定要用儿童的语言将历史以故事的形式出现,让孩子理解诗歌背后的故事,进而读懂诗歌,最后背诵。比如在讲毛泽东的巜沁园春 雪》,正如那天下了一场大雪,在大雪中玩耍,我让孩子去想象,站在飞机上,你看到的山是什么样的山,河是什么样的河,晴天又是什么景色,孩子会随着你的提问想象和描述她眼里和心里的雪景。这样引出毛泽东长征胜利后,到达陕西袁家沟附近的黄河岸边,站在山头观察敌情时欣赏着美丽的大自然雪景,加之长征胜利后的喜悦心情,他当即吟成的千古绝唱《沁园春 雪》。然后把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宋太祖、成吉斯汗的辉煌故事一一讲来,最后和毛泽东领导的爬雪山过草地长征胜利的壮举比较,得出"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在学毛泽东诗词之前,专门进行了革命胜地延安旅游,并在每首诗歌开讲之前,要讲创作的背景,所以这段历史孩子脑海里是有影响的,读起"马背上吟出"的诗歌,孩子对历史一点也不陌生,反而很亲切。尤其是许多含有典故的诗,更要讲清楚历史,孩子喜欢听历史故事了,诗歌也理解,并好记忆了。再如李白的《清平调词三首》,学习前让孩子知道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以"沉鱼落燕""貂蝉拜月""贵妃醉酒"的故事讲。知道中国的十大名花,然后讲唐玄宗和杨贵妃在沉香亭赏月的故事,哪怕是野史也说给孩子听,最后讲赏月请来李白吟诗三首,歌颂杨玉环牡丹花之美丽和典雅。

c、诗史地融合法。诗歌与地理的结合。如李白的巜渡荆门送别》,李白724年出蜀漫游,让孩子们观看四川盆地的立体图,过荆门山之后进江汉平原,楚国就在现在的湖北,"所以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几乎就不用再细致的解释,孩子们自己也好象感觉到了。学唐诗借助地图,结合历史,适合于很多诗歌。诗歌中出现的地名现在叫什么名字,与这个地名相关的历史故事或现在的旅游景点,名胜古迹。

d、现实生活呈现法。讲杜牧的巜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我们先品尝了荔枝的美味,了解荔枝的产地,然后讲了杨贵妃喜欢荔枝,唐玄宗修栈道从蜀中运荔枝的故事,"山顶千门次第开",把大门、家里的门全部关上,然后再一扇一扇打开"家里五门次第开"引出一骑飞驰,山上华清宫的门次第打开。十分钟,一首诗理解了字面意义,也就背会了。

e、扮演角色法。讲杜甫的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找几个孩子一起学,让孩子们分别扮演成杜甫、妻子和儿女,在角色的扮演中渗透安史之乱的历史,让孩子去想象八年战争杜甫一家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和结束战争杜甫结束流亡生活返归故里的喜乐心情。

d、诗人专题法。有时候孩子们把背过的诗人张冠李戴,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孩子没有理解了作者写作背景,要想让孩子不混淆,专题背诵是一种特别好的方法,因为在专题中,给孩子渗透作者的生活经历,在时代背景,在哪个阶段、什么背景下作的这首诗,想表达什么情感和思想。比如讲王维的巜辋川集》20个景点,讲20首诗。讲李白的五个人生阶段,如巜南陵别儿童入京》讲李白人生第三个阶段742年被皇帝诏入长安在南陵(现在的山东兖州)辞别家人所做。讲巜月下独酌》李白赐金还乡壮志未酬的。孩子爱听易记。

e、朗诵是背诵和理解古诗词的又一有效图途。我在手机上下载了《为伱诵读》软件,里面有大家的配乐朗诵的示范,听者可配乐模仿录音,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不仅通过朗诵背会了古诗词,而且反复吟诵,反复理解,同时还训练了普通话,孩子很乐意这项活动,一遍遍的录音,选最好的朗诵发给家人和朋友,得到点赞更是高兴万分。另外在百度上欣赏名家的朗诵,孩子特别喜欢,方明老师、濮存晰老师、乔榛老师等艺术大家的朗诵用声音之美把诗歌的艺术之美再一次推向高峰。

第二、对于童话类书籍的共读。对于经典童话类的书籍,我的选书原则是选原著,因为改编过的世界名著,已经失去了原作品语言的魅力,所以这类原著适合亲子共读。读的时候采取以下方式:

1、一人一段交替进行,这样孩子不累,又专注,遇到不懂的地方随时提问。

2、不动笔墨不读书,随时画住精彩词语、段落。

3、读前设置问题,引入文章,读后再回答文章,深化理解。如巜安徒生童话故事集》中巜丑小鸭》一课设计问题:

1>你对丑小鸭这个人物有什么美好愿望?

2>如果一只一心一意只为追求美好的丑小鸭来到你身边 你会对他说什么?

3>为什么鸭子会生下天鹅的蛋?

4>为什么天鹅妈妈不照顾丑小鸭?就是那只天鹅?

5>为什么天鹅小时候会很难看?

6>那天鹅为什么会在鸭子的窝里?

通过问题的回答,既锻炼了表达能力,又锻炼了理解能力。

4、读后复述、续写或改写法。

第三、对于历史、地理方面书籍的共读,读这类书,让孩子学会查找资料方法和检视阅读的方法。看每个国家掌握基本知识是哪些,利用地图、利用地球仪。比如讲到泰国,孩子在地球仪上找泰国,首都是什么,河流有哪些,邻国有哪些,信仰、语言、民族、人口,著名建筑,孩子会从各种资料中搜集她所需要的信息,会使用目录、索引等进行检视阅读,最后整合信息。关于历史:从宏观上把握朝代,利用朗朗上口的三个版本的朝代歌和《三字经》里的关于朝代方面的内容,再画一张朝代更替的图,孩子从远古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朝代更替象一颗树的形状刻在脑海里,然后再从微观上把握每个朝代的时间、皇帝姓名、大将丞相,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历史故事。配合历史地理图和为儿童专写的历史故事,孩子会畅游在历史长河中,其乐无穷。

共读注意事项,a、避免和尚念经有口无心,b、共读有难度的书,(其难度要在孩子的认知水平的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五十),简单一点的书适合自读。其难度在孩子自身认知水平的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三十。c、共读感兴趣的书,避免人云亦云。d、不管自读共读,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随时记录的好习惯。e、读书不是只为读而读,为记而记。在读书的过程中要启迪和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想象能力、整合信息的能力、阅读的乐趣和能力、语言的结累和应用能力、阅读方法的应用能力。

2017年5月15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亲子共读  其乐融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zve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