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不要重高考考试、轻志愿填报,否则高分也白考
俗话说,高考是“七分考,三分报”。其实,高考只是预赛,报志愿才是决赛!在各种文体比赛中,只重视预赛而轻视决赛的选手是没有的。而面对高考,我们的考生和家长中只重视高考,而轻视报志愿的却大有人在,更为严重的是如此虎头蛇尾,考生和家长却浑然不知自己有问题。这是因为,高考是集体统一行动,特别有仪式感,自然会让人重视,而报志愿则是单兵作战,分散行动,所以更考验每个家庭的自觉和智慧。考生和家长对待高考和报志愿的这种不同态度,在时间和精力的花费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为了高考拼搏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无怨无悔,但是报志愿,只用三周(从高考结束到提交志愿表)甚至更短,只有一周(从出分到提交志愿表)的时间,还不能全力以赴。
每年都会有高分考生因为志愿填报不合理,导致录取不理想,不得不高分低就,甚至无奈地被复读;当然,也有家长能够运筹帷幄,在考分差强人意的情况下,因为志愿报得好,使孩子的高考之路事半功倍。
由此可见,高考不仅要考得好,志愿还要报得好,即使没考好,也要报得好。因为,考多少分,代表了考生的实力,报志愿与录取这两项工作就是让考生的实力与大学的实力相匹配。从一定意义上讲,志愿报不好,即使高分也“白考”!
二、科学填报志愿,等于无形中“多考”二三十分
要知道,同一分数可以上不同的大学和专业,报志愿难就难在你有很多种选择。当然,同一大学的同一专业可以录取不同的分数。
高考录取时,一般情况下,同一所大学,录取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分差一般也在30分左右,排除热门与冷门专业的分差,即使是同一专业,录取分差常常也在20分左右。
对于同一个考生,在高考分数既定的情况下,能够报考哪些大学,最终被哪所大学录取,还是有很大弹性的。鸡头凤尾之间的距离,可上可下的弹性空间,至少也有二三十分。也就是说,同一大学,同一专业的同班同学录取分高低相差二三十分。二三十分啊,平时的学习要想提高二三十分,是多么不易,高考时要想超常发挥,多得二三十分,是何等困难!通过自主招生,获得二三十分又是何等艰难。但是,报志愿,一念之间,稍不留神,已经到手的二三十分,就化为乌有了,等于孩子和家长经过千辛万苦的奋斗,最终多得的这二三十分“白考”了。
这就是考生和家长之所以要下大工夫,花大力气研究高考志愿的价值所在,换句话说,志愿报得好,等于多加二三十分。如此说来,考生和家长在这最后一周报志愿的关键时刻,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高考报志愿非常难。分数高的,担心报低了吃亏;分数中等的,担心报高了落榜;分数较低的,担心最后没学上,真是各有各的难处。一般来说,志愿报得是否成功,也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示来表达:
志愿报得好=专业好+学校好+地域好+就业好。
三、职业优先原则,职业理想明确的学生不妨考虑
首先是用分数取舍,即重点关注自己的高考分数有可能达到的院校,包括那些可上可下的大学,除此之外,与自己分数不匹配的更高或更低的学校就可以不予考虑了。
其次是分类取舍,开设英语专业的大学很多,类别有师范大学、外国语大学、综合性大学等,请按照哪类大学毕业后更容易当上中学老师进行排序取舍。
如果考分足够高,直接报考提前录取批次的教育部所属的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这样,本科毕业后,就直接分配回生源所在地做中学老师了(具体见各招生大学的免费师范生招生简章及各省与考生签订的具体协议)
或者,分数能上“985”名牌大学的话,那么,就选你最喜欢的大学,报考与中学课程相关的专业,再努力考过教师资格证书,提高做教师的综合素质,毕业后也可以通过应聘的渠道当老师。现在,很多名牌中学也开始面向“985”等名校招聘优秀毕业生,但是,非师范名校毕业生当中小学老师的竞争也是非常激烈的。
如果你分数一般,只能上一本的省属大学,甚至是二本的学校,建议你报师范类,这样,离教师这个行业会更近些。
最后祝各为考生报取如愿的志愿。
如果您正面临有关学习和教育的难题,可以在下方留言评论或私信小编,小编v信nmggkzbk。更多资讯可关注“内蒙古学大教育”官方公众号,各年级各学科学习资料、音频视频课程免费领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