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路语言常说,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其实这句话包含了两层意思:
第一,我们的主观想法,第二:客观存在的理性事实;
这两层思维往往想的是一回事,而事实是另一回事;
美国作家丹尼尔.卡尼曼提出两种不同的认知思维模式,在《思考快与慢》中分别成为思维系统1和思维系统2;我们的系统1做出的是直觉思考模式,例如(3x3=9),你想都不用想,就能快速得出答案,然而当我们计算33x33时,我们的思维需要经过认知思考推算,这个过程称为思维系统2-分析师思考模式;
通过这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发现做决定的时候,有两种思维模式作用下的影响;学习心理学的目的可以了解投资心理偏见;存在心理偏见时往往会下意识使用直觉思考模式;一旦了解之后,我们就可以升级思维操作系统,运用系统2去做分析。

《投资心理学》这本书中阐述了多个常见易犯的投资心理偏见,每一章节的逻辑结构比较相似,起先提出一个现象,然后说明这种现象的影响,最后通过调查论证该心理学偏见的科学性。
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会导致人们高估自己的知识水平,低估风险并夸大自己掌握事件的能力。
表现的两个方面:错误估计和自负
调查例子:你的开车水平与平均水平相比较,是高于,相当,还是低于?
调查结果显示:81%的认为自己的开车水平比平均水平高。(显然的过度自信)
对投资的影响:导致对收集信息的准确性产生误解,高估自己分析信息的能力,作出错误的判读。
任务熟悉程度
对任务的熟悉程度越高,越觉得自己能够控制。
信息数量
投资者得到的信息数量越多,控制的错觉越大。
积极参与
参与任务的程度越高,觉得自己掌控的事态感觉越强。
过往成功
过去干成了,所以认为这次成功是理所当然;
自豪与懊悔
人们避免事后懊悔的行为,去寻找能让自己感到自豪的行为;
研究事例:购买彩票,同一组号码连续购买一个月后,朋友建议你换一组新号码,你会改选吗?
背后的逻辑
忽略(不作为)懊悔,坚持旧号码
行动(有作为)懊悔,更换新号码
打麻将时,如果对对胡听牌,一直调七万,几圈之后你更换了七万,这时如果有人打柒万,你会很后悔,如果自己摸到七万本来自摸的牌,你会更后悔,甚至影响接下来的心情,但是如果你一直调七万,坚持到底虽然没胡牌,你仅仅只会怪自己运气不好。
所以通常是行动的懊悔,比不行动的懊悔更让人痛苦。
投资中经常为采取了行动而后悔,却很少后悔没采取行动。
对投资的影响:过早卖出盈利股票,拿到收益,迟迟不愿意采取行动卖出亏损的垃圾股。
赌资效应
人们获得收益之后,愿意承担更大的风险
赌博者会有用赌场的钱赌博的感觉,反正是赢来的,输了无所谓;
风险回避效应
亏损一点点之后,人们会变得不太愿意冒风险,采取保守策略;
翻本效应
亏顺非常的情况下,会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要么输个精光,要么全部赢回来,这个时候愿意冒更大的风险;
情感因素
乐观投资者倾向于寻找有好故事的股票却缺少批判性分析,悲观投资者倾向于作较多分析,小心行动。
多数人希望能做到自我克制,做一个理性的长线投资者,但是市场时刻在变化,偶尔出现一些诱惑的机会,就会令人失去理智,使欲望超越意志,学习投资心理学,目的是帮助我们认清自己,尽量避免投资中的失误,在投资中收获稳健的收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