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寻迹童玩
闺蜜的孩子三岁了,最近报了一个美术兴趣课。
上了两节课以后就很郁闷的来问我,怎么老师发来孩子的作品看起来都是乱七八糟的,不知道画的什么!是不是教的不好?
作为俩娃都在上美术兴趣课的宝妈,我其实也经历过类似的迷茫。
每每看见娃儿的画,都有种学费全打了水漂的心痛滋味……
尤其是大儿子,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认定寻寻真的毫无艺术细胞,可以直接放弃美术课了。
BUT!还好我没有放弃(因为寻寻是真的很喜欢)!
某天,我偶然看到寻寻画了他最喜欢的恐龙玩具,我震惊了!
不知不觉,六岁多的寻寻已经有了这么强的观察和概括能力,这些年投(浪)入(费)的学费终于值回来了!
从那以后,寻寻就像突然开了窍似得一路开挂,现在已经是美术班的小学霸啦!
他还带动了弟弟小迹,现在小迹三岁多也开始上美术课,第一节课就得到老师和其他宝妈的交口称赞!
我们都知道,孩子一般到三岁左右就特别喜欢拿笔涂涂画画(加之幼儿园入学之后,相继一步步走向兴趣班的深渊……)
从此,一个崭新的难题摆在了宝妈们的面前——到底三四岁的孩子应该怎么进行美术方面的培养呢?
今天就来和宝妈们聊聊这个话题。
娃画的太“抽(混)象(乱)”, 是由他去还是纠正他
三四岁的娃儿绘画能力发展进入前图式期,开始进行有目的的绘画活动。
孩子们会凭主观直觉印象描绘出物体的粗略形象,以象征物体的外形轮廓,多半是不完全的、遗漏的,表现的是瞬间的、不明确的感情和意图。
假如此时孩子画的作品特别整洁精美,宝妈们要了解一下是不是娃的老师帮了很大的忙哦。
其实,孩子画画的目的与成人截然不同。
对孩子而言,画画是一种表达自我的途径。
有时候是对别人表达,从而实现与人的交流。
更多时候是对自己表达,从而完成思考记录的过程以及个人情绪的释放,不迎合任何人的审美,不带任何功利色彩。
如果孩子的创作想法被过分干涉,那么画画不再是一件值得期待的事情。
所以,娃儿画成乱糟糟的,宝妈们真的不必刻意纠正,控制好咱的强迫症吧!
有必要送娃上美术兴趣班吗?
当然有必要!
虽然我们成人应该充分尊重孩子们的想法,给予孩子们足够自由放松的创作空间。
但!是!
不代表美术课的实施毫无意义。
因为孩子们对世界的认知还很有限,还需要老师有主题、有系统的去逐步启发、引导,教会孩子观察和表现对象的方法。
而且美术课的范畴实在太宽太广,太多的工具、材料和绘画技法,需要老师一点一点教孩子们掌握。
掌握的绘画手段越丰富,孩子用于表达自我的方式就越多元化。
正如儿童美术教育专家杨景芝所说:
艺术教育不只是教会孩子画什么,而是教会孩子自己能够画,尽量让孩子发挥自己的个性、认知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促进其思维发展。
到底是画的“像”好,还是画的“不像”好
其实,艺术根本没有“像”与“不像”之争。
一件艺术作品的好与坏从来不以像或不像作为评判标准。
只是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对于画作的关注点不同罢了。
在三四岁的时候,孩子画画不会太在意自己画的是不是和真实对象一模一样。
即使一个点,一条线都可以代表他们心中的万事万物。
而随年龄增长,孩子观察能力飞速发展,捕捉到越来越多的细节,逐渐开始趋向还原对象逼真写实的面貌。
但是无论孩子处于哪个年龄段,孩子观察和表达的都是自己看到、听到、感受到的世界,也就是孩子们认为真实存在的一切。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越小的孩子,似乎越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其实孩子自己不认为那是想象,越小的孩子越难以区分想象与真实,于是把自己的想象也当做了真实来表达。
因此,我们成人要做的是,引导孩子学会更敏锐地观察世界、感知世界、热爱生活;教会孩子用美术的语言来再现自己眼中的世界,让艺术成为孩子情感宣泄的出口,成为孩子人生永远的良伴。
很多孩子或许不是大众意义上的有天赋,但是无论娃是否擅长画画,都不妨碍他(她)享受美术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