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成熟的区块链落地解决方案,建议从三个层次来考虑。
第一层,要不要用区块链
1. 不用区块链也可以用区块链。区块链做中学生视力矫正,媒体传播。很多情况不用区块链就可以做的很好。只有需要有信任场景发生的地方,才有需求区块链技术的可能。如果是在一个经济实体之内,理论上讲已经有信用关系,就不需要区块链技术了。区块链的作用在于建立信任和协同,所以区块链适合于多方协作的场景,像跨境汇款,发票、医保报销,保险、海关通关,供应链金融等场景中。
2. 用了区块链也无法做好。例如积分互认流转。积分体系一直是比较鸡肋的部分。耗费大量投入,却大部分收效甚微。有人认为问题在于积分的使用场景有限,不能自由流转,所以提出使用区块链来做积分的互认流转。区块链确实可以实现可信的积分互认流转,但这样并不能改变积分的鸡肋状态,因为积分体系的问题根本就不在积分能不能互认流转,而在于积分设计到底能不能给持有者带来方便的切实的实惠,很多公司既想用积分黏住客户,又想用积分来杀熟;再者大部分积分使用的成本太高,持有者趁不上为了抢一分钱的红包而而花费价值十元的时间成本。这些问题不是区块链能解决的。
第二层,怎样去用区块链
区块链落地时需要处理三种关系:
1. 链上与链下的关系
链下是指区块链之外的,但区块链运行时必须依赖的环境。
即便是在区块链应用最成熟的存证溯源方面。区块链的存在很多时候就像建在流沙上的城堡一样。就算区块链可以保证链上数据的不可篡改,那上传到链之前的数据真实性呢?区块链的存证溯源不只是架设一条链,然后把数据扔上去就完了,它需要传感器、摄像头这种物理设备的加入,也需要搬运公司、物流人员这种法人的加入,它还需要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来做数据分析和风控。还需要云平台来做数据存储。区块链只是一个整体解决方案中的一部分,他需要和很多其他的技术一起来解决实际问题。很多人无视这种现状,只是一句“区块链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来敷衍。我要重申的是解决问题才是关键,区不区块链的只是种可选择的工具而已,不要主客颠倒。
MY的司法链就做的很好,不仅接入了各级法院,还接入了公证、仲裁等等相关的各方。还有一些企业建立的智能仓储、自动化配运等等对区块链在溯源方面的落地做了深度实践。
在对落地要求度高的场景。我们还要考虑4具备。即是否配备了完整的个体认证(包括对自然人、法人、团体、甚至某个硬件设备或某个信息系统、某项系统服务)、是否具备评价体系(征信惩戒)、是否具备一套安全且便于操作的密钥管理系统、是否具备完整的运营管理机制(包括系统更新、节点控制、纠纷仲裁等等)。像一个高度落得的慈善捐款溯源项目里面,对每个相关个体的身份确认、责任划分、仲裁处理、评价惩戒都是不可或缺的。雄安的数字身份项目实际就此做了些比较深入的实践。
这个与MYJF的蒋国飞先生曾经讲到的区块链落地要和行业伙伴们一起,来建立完整的产业闭环的理念是相一致的。
2.链与非链的关系
非链是指与链相关的中心化信息系统。特别是既有的中心化信息系统。
怎样把既有的信息系统包装成可信服务,供区块链系统使用,是否要将每个服务纳入KYC系统。怎样避免中心化系统的宕机、异常运行对区块链上系统稳定性安全性的波及。举个不太恰当但易于理解的例子:就像最常用到的授时服务,当授时服务被攻击提前了一段时间,有可能导致区块链上对授时服务依赖智能合约不恰到的提早执行。
最关键的就是对中心系统和区块链系统在功能边界上的划分,区块链系统的性能再优化,也不可能好于中心化系统,这是区块链本身的特性来决定的,与其殚心竭力的提到区块链来支撑所有的应用,不如让区块链系统只做它最擅长的事情,也就是不可篡改的存证,所以我认为像以太坊把智能合约的运行和基本区块链绑到一起,其实不是一种很好的设计,不仅限制了区块链的效率还引入了很多安全问题,相反智能合约只需要把输入和输出在区块链上做存证就行了。
3. 链与链的关系
从16、17年区块链落地初始到现在各地已经陆续做了些场景,也已经存在了一些链,如何和以后的链和未来的链做互联互通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这涉及到,接口的标准化、跨链是否会带来安全风险、以及链的功能的迁移、更新、冲突处理等等。现在很多机构也在跨链方面做了很多研究。
第三层,怎样保证链用出价值
这是一个超越了技术层面的问题,区块链要想成功落地产生价值,必须均衡考虑所有参与方以及未来的可能参与方的利益。也就是用区块链圈出的蛋糕给分好。这是一种刀尖上跳舞的技术。区块链的价值主要在跨多方的场景中体现,注定了他的落地难度会比中心化系统单一甲方的情形要高的多。这是区块链落地推广最大的门槛,也有很多落地项目,最后不得不从联盟链蜕化成单方的私链。
再者针对具体的行业,在进行区块链推广的时候还要吸取行业之前的一些教训和经验,就像供应链金融中的应收款融资,应收款市场规模十分巨大、在几十万亿,但对应的应收款保理业务却始终很难做大,为什么?就是传统保理模式里面,核心企业作为整个供应链的核心承担了更多的风险却没有更多的收益,核心企业的动力不足,自然业务规模就不会大。本质上还是分蛋糕出了问题。
当然上面的三层只是讲了落地方面的情况,还有更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地方,就是区块链技术真的是有价值的吗?它到底会不会成为一种颠覆性的技术?就现在的情形看,很难说区块链有什么巨大的颠覆性。就像如果没有配套的先进航海技术,指南针最多也就是看看风水什么的。那我们放大一下视角看下区块链这个“指南针”的大航海有没有到来。
马云老师经常讲,后面将是DT(Data Technical)的时代,相比于现在的IT(Information Technical)时代带来的数据复制流转成本趋于0,而产生的互联网经济繁荣的今天,DT时代的重头戏在DATA上,但是IT技术下数据的0成本复制流转,会导致数据价值的迅速衰变,同时数据流动中的不确定性也使得数据的验真成本非常高。数据经济要发展,必须解决这些问题。就像物权确定后才诞生了整个现代商业繁荣一样,数权的确定是数字经济时代首先要解决的最关键的问题,同时还有数据的可信流转、数据流转产生的安全隐私问题等等。区块链的特性,或许正是数字经济时代的一种可能性技术选择。如果区块链可以很好的去服务解决DT时代的这些问题,那它无疑应该是个有着巨大颠覆性的技术,当然它还要有很多的路要走。
像现在的很多大数据交易所,很明显属于DT时代的产物,但目前大部分的大数据交易所在数据合规方面有着很大的问题,导致其发展比较畸形,但我们应该相信他们会在DT时代大放光彩。
另外区块链在ABS方面的应用就具备DT的雏形,通过一整套的框架体系将实物资产转化成可信数据,并基于这些可信数据做各种抵押、拆分、流转等等操作,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
最后做个总结:区块链是有价值的,这种价值不是来自于区块链自身,而是来源于社会对可信数据的需求。块链结构、共识算法、智能合约不是区块链的必须,满足时代发展的技术需求才是区块链的必须。一切主客颠倒、为区块链而存在的区块链,最终会被时代唾弃的尸骨无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