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前面我们讲到“北冥有鱼”是庄子对道的譬喻,这个“北冥”如同老子说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那条活泼灵动的鱼便是由道的“无”中所生出之“有”,它生长之处名叫玄冥。
接下来是形容这鱼之大,说它有几千里,庄子并没有说是长几千里还是阔几千里,这样来描写,就是在暗示我们,“道”本就是模模糊糊、没有具体形象的存在。我们要特别留心“大”这个字眼,大不仅是形容道,也是说出了道的功用无比巨大。体大也才能相应的有大用。佛教讲我们人的真如自性广大无量,不是时间空间能够范围得了的,整个宇宙都是我们这个心“生”出来的。心的体性是虚空无物的,而正是因为虚所以才能容纳包藏。这就叫做“无中生有”。修行修的是什么?就是将我们的心量扩大,让自性的慧光朗现,心与道相应,这就是佛,就是圣人,是真人。
所以我们修道、学佛是要应用自己的智慧德能,如果不能发挥自性的妙用,则有等于无。古往今来一切的圣哲,比如中国的孔孟、印度的释迦牟尼佛,他们来到这个世界只为了一桩事,那就是教给天下的人转凡成圣、转迷为悟的方法,使众生都能够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成就自己。圣人不是用政治手段去达到这一目的,而是用教育的方法。教育可以说是仅次于吃饭的一桩人生大事,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古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意思是教育所取得的成效,需得是一百年左右才看得到。一种教育的理念、方向一旦成为了这个国家、一个社会的主导者,那么大众就会被这种教育深刻地影响,尤其是年轻人,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了这种教育所带来的熏染,便会一代代的自觉不自觉把这样的价值观遗传下去。衡量一种教育理念、方式是不是至善圆满,只要观察这个社会的风气,和人民的精神面貌就可以一目了然。今天我们的社会,小到一个个家庭,大至国家,道德与信仰都严重地贬值,因此上才应该重新找回传统文化,来补救当下教育的缺失。古圣先贤正因为看到世间众生是如此的苦难,所以才要不知疲倦地用教化觉悟大众。
庄子的寓言说,这条大鱼化为一只鸟,也就是大鹏。鱼本在水中,被水限制着活动空间,而鸟属于天空,天比海水大很多。鲲鹏象征的正是圣人之德光大于天下,也寓意我们每个人本具的性德须要开发其中无尽的智慧,使自己至真、至善的真心本性做主,在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落实其中的德目。憨山大师对此处的诠解说,鲲化为鹏是喻意“大而化之之谓圣”。“大而化之”这四个字出自于孟子,意思就是圣人以天下为怀,绝不仅独善其身。以现实生活角度来解读“化”这个字,我们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必须要努力地去实现目标。知而后能行,才能成己化人。
《易经》有云:“君子豹变”。人通过修养、砥砺身心,不断成长进步,体现人的价值,追求至真、至善、至美。儒家成就的是“社会人”,是把人放在社会当中,用伦理道德塑造人。庄子则关怀“自然人”,把生命从种种人为的负累中救拔出来,还以真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