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复做某件事的时候,能够保持目标、活动及评价的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要想做到一致性,应注意一点:就是要自律。
昨天,我用“重复”做关键词,在得到APP中进行搜索,看到了所有课程中有关重要的内容文稿。
从中,我总结出一点:就是自律。
在组织中,有强大的规则约束下,个体必须要遵守组织的要求,按照相关的制度设计达到通过行为达到组织预期的目标,评价方法也很完整、系统。
但是在个人成长的道路上,个人的发展几乎由自己决定,由自己的大脑和认知水平和提升程度,通过自律行为实现。
例如,如何才能实现减重?成功的案例,都有共同点——就是本人的自律行为。在无他人或规则的结束下,能够保持体重体型的人,他的生活规律中,一定是保持着多量、多样化、少油少盐品味清淡的特点。难道是他不喜爱美食吗?不是,而是他内心的认知驱使他自己控制行为与选择。
再如,长期坚持做一件事,一定会遇到困难、面临障碍,如何能长年坚持去做呢?有观点认为,原因是他的爱好兴趣、习惯等等,但是在刚开始形成坚持这件事时、长期坚持做时,还需要什么呢?
人都有畏难特点的,自律是极为重要的品质,特别是认知提升后的自律,是解决问题的重要保证。
如何才能自律?
行为的形成,需要一系列保障和支持因素,其中对内心的认知水平、对重要规律的认知水平都是很重要的。
通过读书,旅行、交流、学习,提升自己的认知半径,了解并内化知识为技能,同时就开始实践,边学习提升边重复实践,让行为自然发生。
自律,最重要的是认知的触动。大彻大悟、浪子回头……中国文化中描述的认知的提升或触动,往往需要通过外界的信息的刺激,包括所见、所闻、所感。这种触动,一定是极为强烈的,甚至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后果。
认知触动,还有一种情况,也发生了认知的改变。即一蹶不振、绝望、心死等等。我们要防止这种心理问题产生的后果。
今天的思考并不成熟,很乱,但是通过写下来,把大脑中的想法呈现出来,固化下来,再去学习思考,才能有所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