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各种微信群、朋友圈里非常热闹,泾渭分明地分成两种阵营。
一种是传抄罗辑思维跨年演讲的人。
一种是深恶痛绝此类行径,把热衷于罗辑思维的人看成是热衷于接受火疗、穿骨正基、吃权健肽的人一样,是不可救药的蠢人。
我们属于哪类人?先不忙下结论。看两边都说的啥。
朋友圈转载最多的,是一篇出自大公众号“中国经济学人”的名为《罗振宇的骗局》的文章,阅读量早就破10万+,我也已经一字不差地认真读完,还有其他林林总总的各路知乎、微博的大V的批判就不说了,反正批判的主旨就是一个——罗振宇抓住了我们对知识的焦虑,然后把知识分割成碎片再贩卖给我们,但实际上这只会造成更大的焦虑,且不解决任何问题。
再看看罗振宇说的是什么。他的跨年演讲我现场听完全程,第二天在得到也再重听了一遍,文字稿也看了一次,所以起码到现在写这篇文章为止,对他说的东西我还是记忆犹新的。
他今年演讲的主题,是小趋势。
什么叫小趋势?小趋势并非大趋势的小时候,而是影响趋势的趋势,带来改变的改变。
就是说……他也不晓得下一个大趋势在哪,当然,知道了也不会告诉你。
啥时候会告诉你?还记得去年初投资界大佬们高喊ALL IN区块链吗?对,告诉你的时候就已经是趋势末端了,然后下半年币圈啥状况,你懂的。
你看,这不就是骗局吗?实锤了啊!
慢着,如果你指望花个一两千买张票进场,甚至连票都不买,只花点流量看一下视频,就能捕捉到下一个大趋势在哪,那不就是抢吗?
那跟加一个啥啥老师的股票群之后,什么基本面、K线图、长短线的都别跟我说,我只需要一个代码求带飞……本质上有啥区别?
而且,每个人看趋势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可能对于作为听众的我们来说,一个极大的能让我们财富自由的趋势,在人家罗辑思维的眼中,根本不值一提。
不信的话你可以看看王健林的小目标,一个亿……那真是人家心目中的小目标啊。但在你我心里却是穷极一生都可能实现不了的黄粱一梦,那你说人家王健林故意装逼、藏私,我只能说老王真的有点冤。
也有人说很困惑,为什么现在过新年气氛那么凝重的历史沧桑感,为什么很多人试图充当上帝或者先知,言之凿凿预言未来,给众多迷途羔羊指明方向,似乎这样才会降低面临不可预知的未来时候产生的巨大焦虑和惶惑。这是互联网大佬360的周鸿祎说的。
他说得很对,像他这种级别这种见识的大佬,当然不需要罗辑思维来为他指明方向,但我们是他那样的人吗?
如果不是的话,那如果没有罗辑思维这样的知识服务商,为我们哪怕蜻蜓点水般的点明一下方向,我们可能甚至连门的方向在哪都不知道。
《罗振宇的骗局》举了一个关于很著名的爱因斯坦跟他的司机的例子,的确,司机知道的是概念,而爱因斯坦懂的才是知识。如果我们为知识付费纯粹是听完概念就算的话,或者是为了像在股票群里那样只要求代码的话,那的确是有上当受骗的感觉。
但就我个人而言,我之所以为各种知识付费,并非只为了学几个概念来增加谈资,并非只为了在聚会上跟别人装装逼。而是通过学习到以前“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概念,变成“我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或者是“我不知道自己知道的”概念,再依靠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去连线、去深挖,然后再自己建立属于自己的体系,这才是罗辑思维的正确打开方式。
那些说碎片化学习浅薄的人,真的说的没错,谁都知道系统化学习的好处。但他们有没有扪心自问过,自己一年读过多少本书?如果你能做到一年读50本书以上,那当然没时间再听得到或者罗辑思维了。但是如果你没时间读那么多书,但是又对某个要解决的问题充满疑惑,那就很适合听得到或者罗辑思维,因为从里面的很多专栏我起码知道自己问题在哪,和该读什么样的书,我觉得这才是罗辑思维最大的价值所在。
感谢罗辑思维,能让我在当下这个迷雾重重的时代,稍微地看清楚一点前方的路。路是靠自己走的,但如果没人指明一下方向的话,我甚至连东西南北都分不清。
罗辑思维我还会继续看下去,反面的声音我也会听,但谁都不全信。用菲茨杰拉德的话来说,就是:
能同时保有全然相反的两种观念,还能正常行事,是第一流智慧的标志。
2019,前路难行,共勉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