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家思想篇

道家思想篇

作者: 赤脚姑娘_瑜伽习者 | 来源:发表于2020-11-11 00:38 被阅读0次

老子的这一章,主要就是论道,论有无,论静,论柔弱;

老子的道论:从道的体用两方面来解读道的哲学内涵

一、道之体

1 道具有形而上的品格,是宇宙本原

A 先天地生,独立而不改不可界定不可言说不可限定不可有限表达,是独立的、无生灭的,不依赖于现象界,这个先是逻辑上的先后,因而具有形而上的品格;(先天地生、独立而不改;先是指逻辑上的先后,具有形而上品格;不可界定不可言说不可限定不了有限表达,是独立、不生不灭的,不依赖于现象界)

B 道是真实存在的浑然一体的东西,无形无名混沌不清没有改易不停息周而复始的运行,实现出有形有象的器物世界,可以作为万物根源,道法自然,即以自己原初的状态为法则;————(真实存在、浑然一体,无形无象无名,混浊不清,没有改易周而复始的运行,实现出有形有象的器物世界,可以作为万物本原,道法自然,以自己的原初状态为原则运行;)

2 精微深远(视觉上恍恍惚惚,触觉上不可感知)

A 恍恍惚惚,它的精微与它是形形色色、纷繁复杂的世界的本体有关,超越现象世界,同时它又是万物创生的母体、根源;

B 不可被感知,不是感官对象,具有超越性

3 朴、一、谷,无限性

A 道也被称之为一,一可以产生多,从潜在到现实;

B 道本无名,道有时也称作朴,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朴是未经人工雕琢的东西,虽然微小,但是天地也不能支配它;

C 谷,道也可称作谷,谷是空虚的意思,正是因为这一特性,表达了道的神秘莫测,谷是天地的发源之地,绵延不绝的存在着,同时作用无穷无尽;

4 初论道

道的主要形状

A 无:道是原始浑朴的、混沌未分的、精微深远的、绵延不绝的,道常无名,道隐无名,大象无形,道是本体,这就除了表现道与现象界的差别之外,还说明了道以虚无为用,亦表明老子对道的表述是否定式的,而非肯定的方式

B 自然:道,道法自然,自古以来,独立不改、周而复始、生生不息地按照自己的样态运行,它是整体,也是大化流衍的过程和规律;是自然流行的,没有情感意志欲望,非人格神;是本原,是根据,现象世界发源于它、根据它,又复归于它;道有无限的神秘莫测的功能与作用,其活动的时间、空间、能力、效用是无穷尽的,绝不有意造作、不强加于人,而是听任万事万物各遂其性、按照各自本性自然而然的发生变化

二、道之用

1 宇宙生成论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的展开,并走向落实,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

2 道与德,体与用,虚无为用

道与德: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使万物产生,德生育、繁衍万物,使万物得以以一定的形态成长,所以万物自然而然尊道而贵德;道德生养万物却不自恃、不对万物强加干预宰制,这才是最深远的德;

社会的伦理生活、文明制度,并无害处,有害的是,人为过于强化可能会破坏自然之道;它肯定道德的内在性,反省人类文明、批评礼乐、伦理道德的形式化;老子肯定真正的道德仁义,他认为到了要强调礼乐的时候,一定是礼的秩序发生危机的时候了;

体与用

道的功用、创造性,源于道之体的空灵、虚无、不盈,因而能有无相生;有和无,道和德在相对相关、相反相成的过程中创生心的东西;

虚无为用:这里的有无相生中的无不同于道的代名词的无,道是有无的统一,是超乎相对待的有无之上的绝对,作为道的代名词的无是万物的本体、最高的原理;有无的双重属性是从作用上显示出来的,老子讲境界形态上的无,从作用上有,有一定要在无的创造性活动作用、力量及活动作用的空间或者空灵境界上,与无相结合,才能创造出新的有用之物,开辟出新的天地;

3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道的变化、运行有一定的规律,即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当人们知道美之为美、善之为善,就自然知道丑恶了;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色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相辅相成、相互应和;

柔弱是道的作用,举凡天下、自然、社会、人生等各种现象,无不向相反的方向运行,故而,柔弱会走向雄强,生命会走向衰败;老子认识到事物发展都是有极限的,故而老子主张在事物极限到来之前,提前监测设计,避免事物向相反的方向发展;所以老子主张贵柔、守雌、安于卑下、学习水的品格;

主张玄德、常德,是指深远的、永恒的本性,具有超越性、本真性,他主张超越一定的等级秩序、道德规范、善恶是非,避免人为的沾染,回到本然的、纯粹的的人的性状,这才是人应该恪守的本性、品德;

4 综论道


为道日损: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在老子看来,学习知识,要做加法,一步步肯定;而对道德把握,要做减法,一步步否定;在老子以及后来者看来,真正的哲学智慧,需要从否定入手,一步步减损掉对外在之物占有的欲望以及对功名利禄的追逐与攀援,一步步去除表层的偏见、执着、错误,穿透到玄奥的深层中去;


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的哲学思想,道所反映出来的规律是自然而然的;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气贯通,将天地人乃至整个宇宙的生命规律精辟概论阐述出来

道法自然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宇宙间天地万物均效法或者遵循道德的自然而然的规律道以自己为法则;

相关文章

  • 道家思想篇

    老子的这一章,主要就是论道,论有无,论静,论柔弱; 老子的道论:从道的体用两方面来解读道的哲学内涵 一、道之体 1...

  • 道家思想篇十六

    虚与实 《庄子•天道》中“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也。”这句话本义为虚静、恬淡、寂寞、无为,是天地...

  • 道家思想篇十七

    动与静 动与静是矛盾统一的,互相循环,互相转换;相互包容,相互容纳。 动是一种行为表现,不可妄动,不可冲动,应谋定...

  • 道家思想篇二十

    宠与辱 《道德经》中“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这句话可理解为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则感到惊喜,...

  • 道家思想篇十八

    舍与得 舍与得是对立与矛盾的,两者之间互为因果。 舍如理解为放弃,懂得取舍,就知道哪些是自己想要的,哪些是自己得不...

  • 道家思想篇十九

    是与非 随着时间的推移,物可能还是原来那个物,但人不一定还是原来那个人,这正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和事物变化的结果。 世...

  • 道家思想篇一

    德 《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话可解释为天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

  • 道家思想篇二

    勤 《韩愈•劝学解》中“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句话可解释为学业或事业的成功在于勤奋努力,锐意进取...

  • 道家思想篇十二

    得与失 失而复得使人心情欣喜若狂,得而复失使人心情郁郁寡欢。 得与失始终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得到了钱财,失去了自由;...

  • 道家思想篇八

    平 和 人性很复杂,多表现在人的内心,人的内心大致分为两种状态即心浊与心清。 心浊是由于内心被凡物所遮蔽,容易胡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家思想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dar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