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二、三十来岁,百业待兴,原始积累太少,面临的花费却很多,正是最缺钱又最要花钱的时候。
花钱的地方,首当其冲就是房子、装修等刚需,甚至还需要车子、车位等大项花费。身边的同事、同学包括我自己,在工作的头五年,无一不在为这些刚性花销奋斗。大多都需要家长支持,才能应付首付或者装修款等动辄十几万、几十万的大头开销。完全靠自己,那为刚需买单的时间就得从五年延长至更久。要是碰上家里还有负债,不但得不到支持,反而得挺身而出支持家里,压力就更不言而喻。
其次,面临的日常消费压力也不小。以我自己为例,身处四线城市,收入适中,没有房租,并不胡乱花钱,但至今还是月光族。
从17年上半年的账单来看,我几乎没买衣服、护肤品,因怀孕也很少胡吃海喝四处浪;没有高大上的旅行,唯一一次短途,花费不到千元;用来孝顺爸妈的钱不多,甚至经常厚颜接受他们时不时的补贴;花在餐饮、日用品及交通上的钱虽说不少,但基本是正常支出,很少铺张浪费;最大头是人情、医疗(生了个娃娃)。
也就是说,我和先生作为普通四线城市工薪阶层,光维持小家庭正常运转,都花光了工资。每年能存下来的也就是年底的区区奖金。如果再追求一下生活质量,比如抽疯买个名牌包,或者出国旅游一趟,分分钟变年光族。
再者,花花世界,年轻的心,总会在各种各样的欲望和诱惑驱使下,义无反顾地买买买。
说起欲望,在这个绚烂的、无知无畏的二三十郎当岁,哪个能没有一箩筐,好玩的、好看的、好吃的,甭管有用没用,只要喜欢,巴不得统统来一份。
偏偏这个时代,诱惑无处不在,商人的花样层出不穷。别的不说,光看电商们,整天各种活动、凑单,甚至生生造出一个购物节,变着法儿的让我们乖乖掏腰包。
在这个不出门就能满足各种欲望的时代,这个没有欲望也能创造点欲望的时代,无时无刻不在考验人们的自控力。而年轻人,往往最缺的就是自控力。所以,包括我在内为数众多的年轻人,不知不觉中为欲望一一买单。
存钱难,难于上青天。
2.
难,也需迎难而上。尽早存钱,尽早积累起人生的第一桶金,让其在神奇复利催化下,于时间中跑起来。
来算一笔账,某君每年存5万元,每年投资收益率10% ,按照复利公式,十年后连本带息87.65万,二十年后是315万。若是某君每个月少看几场电影,少出去吃几顿饭,省下1000元,一年省下1.2万,即每年存6.2万元。同样的收益率,十年之后本息将是108.68万,比存5万时多了9万利息,二十年后本息390.6万,比存5万时多了51.6万利息。
这就是复利对本金增长的放大效应,时间越长越明显。我们才二三十岁,时间就是资本,越快存钱,越早投资,复利展现的威力越大,得到的回报越丰厚。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这份回报,会让我们在面对人生的无穷变化、面对责任、面对抉择的时候,保持一份淡定和从容。这是年轻的时候存钱的意义。
当然,有人则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愿意在能玩能闹的年纪,有一个花一个,尽情享受恣意青春。这是人家的消费观、生活观,无可指责。而我,更愿意选择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学习、计划、自控等手段,尽快积累资金,谋一份安心,谋一个想要的未来。
3.
二三十岁的我们如何存钱?答案再多,也无非是节流和开源。
先说节流。
17年信誓旦旦要多存钱,看到17年上半年的账单,发现自己还是月光族时,内心是拒绝的。一遍一遍的研究支出明细,试图找出原因。慢慢的,发现在貌似合理花费的表象下,潜藏着数笔为欲望买单的痕迹。
比如大几百买回家的厨师机,本想用来揉面,结果太高估自己对烘焙的热爱,买回家后一次没用过。而且这玩意儿不仅占空间,还重得要死,好不容易找到一个角落存放,再提不起兴趣搬出来用一次,绝对的自讨苦吃;还有手机里那些一时好奇买下的付费APP,买的时候急吼吼的,买回来一用不对劲,只好删除;再比如家里那些闲置的婴儿用品:跟风买的哄睡玩具、各类吸鼻器、洗到十岁也用不完的洗鼻盐水、还没穿就过季的婴儿衣服、利用率极低的婴儿床。。。
欲望总是披着各种外衣,诱惑着我,无孔不入。而我,总是习惯第一时间满足它,浪费了还不自知,钱包就是这样一步一步阵亡的。
所以,想要存钱,最重要就是控制欲望。
一是要量入为出,在不影响基本生活质量前提下,适当收紧开支。简言之----按预算花钱,而不是想买则买,一有欲望就满足。
二是把欲望也分成三六九等,选择性满足。给自己定下三条“军规”:
可有可无的东西,不买;
确实需要的,买之前先想想是否可用现有物品替代,可替代就不买,实在没它不行、非买不可,就做好预算后按计划购买;
没什么用但又很喜欢的,选择其中最最喜欢的,在合适的时候买,比如预算宽裕的时候、需要犒劳自己的时候。
为了存钱大计而选择去掉一些不那么重要的欲望,很值得。况且,有节制的实现欲望,会让被买回来的东西更显珍贵。
如果节流之后,存钱速率仍然达不到预期,只能说明你的工资还支撑不了你想要的生活。那么,积极开源,主动出击,才是出路。
开源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在职场上奋斗打拼,争取升职加薪,可以是发展第二产业,获得额外收入。
我所认可并向往的开源思路是:
做喜欢或者擅长的事儿,做好做精做极致,将其打磨成核心竞争力,最终变现。
也许你以为这是一句口号,但你以为遥不可及的事,别人已经利用你聊天、逛街、刷剧的时间,以梦想的名义走出了自己的精彩。
我一直跟踪学习的三公子,本是和我一样的体制内职员,业余时间发挥自己超强的学习能力,加上不断努力、自控力强、凡事做计划等等,在第二产业上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她出书、演讲、授课、理财,资产早就突破百万大关,也收获了职业上的自由,掌握了人生的主动权。
一个同事姐姐,擅长学习考试,从小学霸,工作后考了各类专业证书,受到几家设计院的邀请成为顾问,有的甚至只是挂名,每年带来额外收入好几万。
我一同学,非英语专业,就喜欢看美剧,为了观看体验更好,死磕英语。最后竟然做起了翻译,现在翻译的收入已经大大领先于主业收入。
当爱好变成热爱的事业,能够给我们足够的生活尊严,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
在这个最花钱的年纪,存钱意味着克制、忍耐、努力、坚持,同时也意味着希望以及有计划的人生。请相信,时间会让我们看到认真生活的美好结果。
好好存钱,天天向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