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心理想法
曹操立储   是谁在决定着曹魏政权的命运

曹操立储   是谁在决定着曹魏政权的命运

作者: 香山豆包2012 | 来源:发表于2021-07-29 15:59 被阅读0次

      如果我说,身为曹魏政权的一把手曹操,都没有废立储君的权力!恐怕没谁会相信这剑走偏锋的另类说法。当然,我们可以设想一下,暂时让自己的思维走走偏锋,瞧瞧会发现什么我没有留意到的东西。首先,如果按照我们这个逻辑演进的话,那曹丕与曹植两人的夺嫡之争,就似乎不会发生在这个舞台上了!而我们现在所看的这个桥段,很可能是那些试图歌颂曹魏政权的史官们联手编出来糊弄后世的诗篇。

    当然了,我们只所以会有这种想法,是因为有些确定的历史事实,竟是不能用这些歌剧式的桥段去连接的!自从曹操被京兆尹司马防举荐出任北部蔚一职,一直到做丞相并开府掌握整个东汉时期的军政大权以来,在朝堂之上,几乎没有遇到过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政治对手。可以说,他老人家这一路畅通无阻,直至被封魏公、加九锡、设宗庙、晋魏王。当然了,话又说回来,在他的一亩三分地里面,挟天子以令诸侯,包括皇上在内,可不都得听他的吗。可问题也随之而来了,要知道,那是个乱世,军阀割据,民不聊生。那可真乃:“城头遍插大王旗,有枪便是草头王!”可当时带着三千青州兵挟着皇上来到许县的曹操,穷得就差没把裤子当了卖钱,哪来的第一桶金呢?谁都知道,没有启动资金,就不可能有后面那个生产建设兵团式的屯田制的出台。是啊!没钱袋子就没有粮篙子,没有粮篙子哪来的枪杆子,而没有枪杆子就更谈不上笔杆子了!试想,有哪位谋士会跟着个既没钱又没实力,还是个宦官之后的军阀混呢?去袁绍那儿混不香吗?那么,到哪儿弄钱呢?当时的末代皇帝有吗?他自己都是击鼓传的那盆花,到处被人抢着玩。而一同挟来那个盔歪甲斜的朝廷就更指望不上了。

    匡扶汉室需要费用,但问题是这费用谁有呢?马克思曾经说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曹操自己当然非常清楚,如果这个经济基础最后不姓曹,那立国之后利益权重的分配就变得对己不利,也有可能会变得国将不国。可如果现在没有这笔费用投入,那可能连国将不国的资格都没有,这样经他反复思索权衡之后,决定还是去找三大士家大族。我估计当时曹操开出的条件应该是极为优厚的。不然,人家也不会坐下来跟他磨嘴皮子。当然,这交易的对价也很明确,就是建立曹魏政权后的政治经济格局。

    当然我们都非常好奇,想来看看坐桌上的都有谁?如果没猜错的话,第一个出资方,就该是北方的名门司马家族,接着便是颍川的荀氏家族、而这两个家族原先就曾帮过曹操步入仕途,知道这个年轻人无可限量是优质潜力股,今后在这纷乱复杂的世道里将异军突起,结果与预料的也相差无几。然后就是同属颍川的陈氏家族。就是曹丕称帝时出任御史中丞的那位陈群先生他们家族。

      好了,待到沿黄河一线的北方基本平定,曹操这个代理人也基本上做到了东汉时期朝廷官爵中的最高级别。而此时三大家族收取回报的时间也到了!而立储就是回报收益的开端。不过,按理说这件事,在我们读教科书时留下的印象应该是皇室自家的私事儿,但在此时的曹魏政权里,似乎这就触碰到了三大家族的政治利益,因为,资方需要一个听话的孩子作为储君,以便曹操驾崩之后,实现自己家族的政治抱负。所以,才有后来对荀彧、郭嘉、陈群,司马懿等人人选的秘密征询。而曹操这25位儿子中,最能像曹操这样做交易的除去曹丕也没别人了!于是乎,但凡是参加过那次摊派会议的大家族,都无一例外的支持曹丕成为储君。

      当然,日后证明他们所压的宝是很有远见的,因为,曹丕称帝后,陈群的《九品官人制法》便得以顺利通过并且随着这部法典的正式实施。他们在曹魏政权付出的所有投资,都获得了惊人的回报!因为这部法典让士族阶层垄断了整个仕途,也就是说,只有士族阶层才有做官的权利。致使才有那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一说。从而,真正意义上的叫一家独大的皇权走向没落。并由此开启了一个历时长达369年政局纷乱的朝代——魏晋南北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曹操立储   是谁在决定着曹魏政权的命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eexv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