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休假每天接送哥哥上学放学,跟同学家长的接触也多了起来。
从某位妈妈那里听到一个有趣的说法,爷爷告诉她,我和哥哥都喜欢吃牛排,我经常下班回来给哥哥煎牛排,这造成了他挑食的毛病。
听到这个说法,我还挺诧异。
事实并非如此,我之所以给哥哥煎牛排,并不是如爷爷所说的喜欢吃,而是因为爷爷有吃剩菜的习惯,在我多次建议下也不能调整的结果。
爷爷奶奶特别爱留剩菜,一道菜不热个两三天不罢休,除了肉菜连蔬菜也会热着吃,不仅自己吃还夹给孩子吃,我和老公说过很多遍都没用。
后来我想既然说不通也就不说了吧,老人多少年的习惯了也不是轻易可以改变的。
但是孩子吃剩菜对身体发育影响很大,如果我下班回到家发现没有适合孩子吃的菜,就煎个牛排,几分钟搞定,还富含大量优质蛋白质,因此我时常在冰箱里囤上几块牛排备用。
但在爷爷认知里,他看不到这个因果联系,他觉得吃牛排是我主动选择的结果,有可能还在心里埋怨我惯着孩子挑食,他压根认识不到吃剩菜的危害。
这点小问题我也不想和老人说了,以免老人多想。
但是从这件小事上,我悟出一个道理,“你以为的并不是你以为的”,看问题不能孤立地看,要从关系中去探究。当下的果必然有它的因,寻因的过程得严谨,最好是可以验证的,切不能主观随意。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大多起源于,我是这样以为的,你是那样以为的,各执己见,自以为是。但实际是,双方犹如盲人摸象,只看到了问题狭窄的一面,并没有触及到本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