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无影
有了孩子,孩子渐渐大了,搬了不少次家之后,我常常想起当年在老家,老父亲那靠墙而立、左右正对着的大书架。时常牵挂,却不敢多问。
最近,又一个个地回想着。
靠墙的书架 :
房间里最大的是白色的书架,上面都塞得满满当当,上面用帘子遮着,多是些我们学习用的辅导书,他的教参,还有一些杂志;下面关着两扇小门锁起来,里面都是他的宝贝:
有几本厚书:《大气功师》三部曲、《穆斯林的葬礼》、《平凡的世界》……这些都用干净的白纸包着书皮,很是珍惜。
里面一层,放的多是薄一些的,像画画、书法、摄影、中医方面的工具书等等。
锁起来的这些,这些平时都是不准我们动的。那时候,我都是趁着房间里没人的时候,偷着拿出来一本,等过几天看完了,再悄悄放回去,顺便换一本出来。
橘黄的书柜 :
还有一个书柜,橘黄色的木纹漆面,下面的两个柜门平时也闭着。两扇柜门中间,是一块金属圆片盖着,上面挂着一把黑色的金属小锁。
这是后来搬家,在阳台玻璃门前面的柜子。之前有这个柜子吗?之前它又是放在房间哪个地方?记不太清楚了。
床底下的大木头箱子 :
床底下,是一个大木头箱子,塞满了《花城》、《收获》、《十月》、《名人传记》等厚厚的杂志。除了《名人传记》外,里面一般都是各种中篇小说。箱子上盖了一块大铝板,不好拿开。
那时候我们住在筒子楼里。放学回来,我就拿个小板凳,坐在大房间的竹板床前趴着写作业。那边靠着大窗户,光线好。
房间里,左右两个架子上面的书都看完了,就从床下的大箱子里摸着黑,随便抽出来一本,边写作业边偷着看。几天看完了,再掀起铝板的一角塞进去,又胡乱换一本看。
衣柜上的小书架 :
等感觉那个大箱子里,也翻不出什么新鲜玩意儿了,放衣服的柜子上,靠墙还有一个书架。老柜子有点高,我得两手左右一撑,趁势两腿往上一缩,蹿上去跪坐在那里,抽本书下来。
这个书架就相对小点儿了,上面都是些不常用的书:
最上面一排,是马恩列毛的著作;下面,是翻译的外国小说,还有几本厚厚的《红楼梦》、《西游记》之类的。外国人的名字一长串儿,那些翻译过来的书都看了个迷迷糊糊。
上面有一本《纳兰词话》,还有一本泛黄的宋词选集,这两本是竖版的繁体字。没书看了的时候,只好把这两本书也拿去翻着,认了不少的繁体字,也额外多受了些诗词的熏陶。
后来实在无聊,就把上面黄皮的伟人著作也拿下来翻着看。其实里面还是有些可看之处的,还有一些留法的少共资料,也算开了眼。
那些书
房间小东西多,这些书老妈说起来是很愁的。每次老爹买书回来,老妈就要数落几句:“家里书还不够多,还要买啥?!”
有时候去西安转一圈儿,他免不了买些书,用红塑料绳扎得紧紧的一摞儿。坐班车回来了,却不敢直接拎回家,就先把书放在楼梯拐弯儿的空地上,自己人先回去,等我妈不注意了,再偷偷地把书拎回去,来个神不知鬼不觉。
这些都是最近这几年,想到有本书,不知道家里怎么会有这本书,问起老妈才知道的。
我们可以口头上开着玩笑,说这些是“破书”。但就是老妈,也不敢乱动那些书,因为真动了他会跟你急的。
如果老爹还在的话,我会把他的这些破书一本一本给他卖出去,然后让他在家里快乐地打包,亲自送他的书飞往全国各地。当然,该留的宝贝还是会给他留下来的……
只是,斯人已不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