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丽特.勒纳在《你为什么不道歉》中说:难道说只有原谅他人的过错,我们的生活才不会陷入痛苦挣扎,不原谅他人的过错,人生就不够圆满,我们就极可能出现情绪问题或生理问题吗?
曾几何时,我也是那个站在道德制高点劝别人大度,劝别人原谅的人。但是刘敏的经历告诉我,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刘敏有偏头疼的毛病。尤其是雨天的时候,疼的更加厉害。
问其原因,刘敏说是婆婆用锅铲打的。她的婆婆在年轻的时候是一个非常强势和不讲理的主。家家户户基本都和她吵过架了。
她看不起刘敏,嫌弃她长得丑,觉得她配不上她的儿子。只要发生口角,她就会用尽各种污言秽语辱骂刘敏。
在一次摩擦之后,刘敏在喂儿子吃饭。她婆婆走过来,就用锅铲在她头上“咚咚咚”连敲了几下。当时,刘敏都被打懵圈了,头上立马起了一个大鼓包。
从那以后,刘敏偏头疼的毛病就落下了。有时发作厉害的时候她只能躺在床上。
刘敏说现在婆婆年纪大了,又中风过一次,再也不像年轻时候那样的强势了。但是只要头疼发作的时候,刘敏就无法原谅婆婆,现在的俩人关系就那么不瘟不火的处着。
既然裂痕已经存在,选择原谅真的就能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嘛?
一、原谅即“放下”
从佛教的观点来说,原谅的本质就是放下。并不是说原谅过去发生的就是放下了。放下只是不想去计较,不想怀揣着苛责去生活。
放下是一种自我保护,是看淡,更是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
二、原谅的程度
选择原谅无非是两种结果:一种是原谅,一种永不原谅。事实上,我们也可以视情况而定来选择原谅的程度。
例如:刘敏可以选择原谅婆婆80%的程度,还有15%是漠然。剩下的给自己的内心留一份独白。
无论怎样,人都有选择积极生活态度的权利。对于曾经的伤害,原谅或者不原谅,你都有选择的权利,不必为了迎合外界的声音去改变自己。生活依然美好,你只要遵循自己内心选择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