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其原因,就是部分人价值观导向出现偏差,渐渐使“三八节”偏向诡异的轨道,对于“劳动女性”存在歧视的错误思想所致的。
行走街头满眼充斥着商家促销打折的海报,无论是行走街头还是电脑屏幕前的网页,总是充斥着商品促销,似乎“三八节”已经沦为商家狂欢的日子。
1、
不知从何时起,“妇女节”演变成“女王节”’,渐渐流行开来,沦为商家炒作的节日,然而3月8日的并不是“妇女”的节日,而是“劳动妇女”的节日。全称——“国际劳动妇女节”,本意是为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换言之,“三八节”设立的本质,是鼓励女性也参与到生产劳动当中,自食其力自强不息,拥有独立人格的节日。

原本具有文化内涵的节日,却沦为商家促销活动的理由,甚至绑架成“女王节”,似乎“三八节”剩下只有买买买。
2、
女神节不仅是商家的狂欢,更是朋友圈上货的日子,刷着朋友圈满眼都是各种琳琅满目的商品,似乎朋友们不甘示弱般,在朋友圈上架属于“女神节”专属商品,似乎这一天朋友圈已经演变是百货商场,上至零食下至写真照,一度甚至怀疑是刷看朋友圈还是逛淘宝。
3、
商家们似乎总是很有创意般,感觉“三八节”不好听,便起名“女生节”,但又觉得“女生节”实在太普遍,索性称呼为“女神节”、或许觉得女神不够霸气,索性改名为“女王节”,如同知乎网友一句“流行,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商家们总是热衷于从节日本身创造流行,创造各种活动理由,却让我们渐渐忘记节日本身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4、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过去女性社会地位低下,不能读书、不能抛头露脸,甚至踏入社会工作都不允许,而留给女性最大的价值就是找一个男人嫁,为男性家族生儿育女、繁衍后代,正是这越来越多的社会枷锁压迫着女性。

5、
到了近代,全世界的女性开始反抗这种不公平的社会状态。她们上街游行、努力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做到最好,她们证明了,除了性别带来的差异,男性和女性没有其他区别。
“三八”国际妇女节的起源归因于20世纪初期一系列的妇女运动大事,这些事件包括:
美国社会党人1909年将2月28日定为全国妇女日;
1911年3月19日,奥地利、丹麦、德国和瑞士等国有超过100万妇女集会庆祝国际妇女节;1913年2月的最后一个周日,俄罗斯妇女以举行反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示威游行的方式庆祝她们的国际妇女节;
可以说,正是上世纪初这一系列事件的促成了“三八”国际妇女节的诞生。

女性要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女神”,不仅体现经济独立,还需要情感独立、思想独立,前辈所付出的努力和争斗所追求自信独立、独立自主的女性权利,女性前辈们所倡导的才是真正的“女神”,如今却是通过商家炒作节日体现,是一种多么讽刺。
商家越加兴奋炒作,越加快现在人们忘记节日本身的内涵和意义,也加剧现代人文化缺失的速度,或许到了某一天我们眼中节日除了“买买买”,还是“买买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