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浅论刻奇

浅论刻奇

作者: 壳壳壳壳壳 | 来源:发表于2017-08-21 17:56 被阅读0次
昨日午饭时同家人一同观看某寻亲类电视栏目,内容是一对兄妹寻找失踪的母亲。兄妹是广东乡下人,打扮朴素,面无表情,普通话讲得十分吃力,几乎一字一顿。我甚至觉得他们听懂主持人的问话都是困难的。当所有故事背景被两人介绍完之后,舞台大幕被拉开——母亲出现在兄妹二人眼前,于是三人抱头痛哭。母亲用同样吃力的普通话边哭边滔滔不绝地说:“我再也不会离开你们了。”儿子边呜呜地哭着,一边忙不迭地用艰难的普通话富有诗意地答道:“妈妈我好想你……每次下雨,我和妹妹都感到十分孤独,打雷时就害怕地躲在角落……”两人就这样用双方都并不熟悉的语言你来我往地宣泄情感。
这使我想到抗日神剧:同为日本人的士兵与将军用八级中文在对话。这情节固然荒诞,但比这本身更荒诞的是,没有人为此感到荒诞。镜头里的现场观众留下了感动的泪水。在看我周围的家人,也在忙着为母子团圆发表同情的感慨,人们被涌入感伤的汹涌洪流中。似乎一旦有人拒绝进入这洪流,就会被人们视为冷酷无情或居心叵测。我只能保持谨慎的缄默,同时被刻奇的巨大力量所震惊。“刻奇”是捷克语的音译,如今确切出处已不可考。一说是指在三明治上涂抹一些精美的东西,来抚慰孩童;另一种说法是说保留一些破烂,作为人生中某个时刻的纪念。自我感伤是刻奇,但只是一部分。人们在陷入群体感伤时,会因他人的感伤而不自觉增强自我感伤,进而陷入一种体验自我崇高的感觉。这种崇高是虚伪的、群体性的,这让刻奇变得恐怖而强大。当我们转发“不转不是中国人”或者“有妈妈的就转一下吧”时,我们便陷入了刻奇,陷入了自我欣赏与体验崇高的沼泽地。它使我们忘记了怀疑与否定。但有些时候,人们又极度热衷于怀疑与否定。几乎我身边的同龄人都曾遇到这样的困境:初次遇乞讨的聋哑人,总会慷慨相助,回家自豪地讲述自己的壮举,却最终被家长劈头盖脸地指责。家长们会说是所谓的“社会经验”教会他们怀疑与否定,但在我看来,结论已显而易见:你若只是屏幕里的一种娱乐,那你一定是真实的,我的同情心会毫无保留;可若是同情你需要付出我的个人利益,对不起,你是骗子。这或许不该完全怪罪于人们,自欺总是防不胜防。刻奇也只是娱乐时代廉价的产物,人们不过是需要情感释放的途径。这种途径须没有代价,按一下电视开关,或是点击一下转发键便可拥有,而不需要有利益损耗。所以人们选择刻奇,放弃慈善——于是刻奇变得庸俗,慈善成为奢侈。

相关文章

  • 浅论刻奇

  • 刻奇!刻奇!

    前几天,在微博上看到有人分享了最新期《新周刊》的一段话"中国民营企业家最喜欢制造刻奇的企业文化。有些企业家让每个员...

  • 刻奇,反刻奇及反刻奇的刻奇

    刻奇,就是山寨和装的书面语。 它是德语词Kitsch的音译,指在艺术或生活中无意义而廉价的模仿,以此获得某种虚假的...

  • 刻奇,又见刻奇

    《正午》是一本新创的刊物,我买过两期,印象最深的是一篇写小说家阿乙的。对这本刊物的感觉是,一本比较浅的纪实类刊物,...

  • 刻奇

    一个人的自我欺骗叫做矫情,一群人的自我欺骗叫做刻奇。 我们从小到大都处于刻奇之中:小时候写作文“看着胸前的红领巾我...

  • 刻奇

    花不一定是为花店而开, 我也不是为你而来。 既是所爱便有所偏颇, 后来花店不开了,花继续开。 早春不过一棵树,世界...

  • 刻奇

    刻奇”到底是什么? 百科词典的解释,意思应该是一种廉价的情感。“讨好自己、迎合自己”,“虚假的崇高,一种自我感动与...

  • 自我同情?警惕刻奇以及刻奇的刻奇

    前几天发了『你是否得了自我感动与自我同情的病』这篇文章之后,收到许多读者的反馈和交流,一些朋友觉得震耳发聩很有警醒...

  • 认识自己的情绪

    分享蔡康永的情商课 今天要介绍的这个情绪,叫做Kitsch——刻奇。刻是“刻薄”的“刻”,奇是“奇怪”的“奇”,这...

  • 刻奇思维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故事:(蔡康永的书也有一段这个故事)有一个家族在举行爷爷的葬礼,全家人都在吊念致词,有些七大姑八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论刻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grh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