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在蒙古插队的年月,我们抢了老人的鸡和兔∣知青故事

在蒙古插队的年月,我们抢了老人的鸡和兔∣知青故事

作者: 乡野故事实验室 | 来源:发表于2019-08-26 12:52 被阅读0次

说起下乡插队当知青的故事,屈指一算,距今已有四十多年了。

前郭尔罗斯西南部的一片大草原,一望无垠,一派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的诱人图画……生活在这美丽的景色里,一定很愉快。

图片来源于网络

01

这是那年初秋的一天,我们刚刚到达草原时的感觉,或者说是遐想。

这种遐想,被第一顿“美食”继续演绎着。大块的手把肉,大碗的羊肉汤,油腻的马奶茶,喷香的米糌粑,还有大米饭、白馒头、肉包子。

还有过节时才能看到的歌舞,红脸膛的老阿爸拉起雕花的马头琴,蒙古族姑娘捧来雪白的哈达……

我们好像不是来接受贫下中牧再教育的,不是来劳动改造的,而是来草原做客的。

这可不是现在的年轻人到草原旅游的情景,而是四十年前的真实。

但千万别以为草原的生活真的如此浪漫,这种“优厚”的待遇,仅仅是半天新鲜、一顿酒饭、小半宿的歌舞升平。

后来听做饭的老额吉(蒙语,母亲或大妈)说,我才明白,那些年,除了一年一度的“那达慕”(草原盛会),是不允许这样“奢侈”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半天新鲜一过,我们就不得不面对沉重的镢头,握在手里能磨出血泡的三齿杈子,以及用一条皮带绑在腰间的刈刀。

我们插队的这片草原,是半农半牧,不是单纯放牧,还要种些农作物来填饱肚子。

镢头是刨地的,因为得自己种菜;三齿钗子是倒粪的,因为得为草原边缘已经开始沙化的一片贫瘠的土地上肥;刈刀是在草甸子上割草的,因为得为牛羊和马群备足过冬的草料。

02

仲秋,甸子上的青草泛黄了。集体户派了几个男生,跟随牧业队到甸子上去刈草。

草甸子离驻地有六十里地,不能每天往返,得住在甸子上。因此,我经历了蓝天白云下的“纵情”和草原之夜的“浪漫”。

上高中的两个暑假,我跟老爹下部队就已经学会了骑马,到了甸子上只干了小半天,就跨上马背驰骋起来。胯下马蹄哒哒,耳边风声嗖嗖,手里一根木棍作马刀,左右劈杀,好一似“马做的卢飞快”,好一个郭尔罗斯勇士。

入夜,蒙古包外点起篝火薰蚊子、烤肉干、喝奶酒。牧业队长乌克朝图老阿爸拉起马头琴,唱着蒙古长调,啊哈嗬咿嘿哟……悠长而深远的曲调,苍老而高亢的声音,吟诵着郭尔罗斯草原遥远而古老的故事。

在老人的歌唱中,有最接近自然的声音,也有蒙古族民歌旋律华彩的装饰,犹如沧桑老人面对茫茫草原敞开心胸倾诉如潮的情感,仿佛那天籁之音与心籁之音已合成完美统一,好像能穿透心扉,震撼苍生。

阿爸的儿子巴特尔大哥,甩掉蒙古袍的袖子,裸露右臂,抖着肩膀跳起“鹰舞”,我的灵魂仿佛跟着“鹰”一起飞翔。拂晓,不知是露水还是泪水,湿了我的眼睛……

03

第二年,1976年,盛夏。唐山大地震影响了草原的气候,那一夜,疾风挟带滂沱大雨,机枪扫射一样,打光了我们集体户的窗户纸(那些年,偏远地方是没有玻璃的),刮灭了油灯(那时草原上还没有通电)。

女生宿舍传来惊恐的哭叫,男生这屋却兴奋地疯狂,因为下雨不出工,精力过剩的淘小子们歇了一天,正想借机发泄呢。

我在黑暗中学着郭建光(当时现代京剧样板戏《沙家浜》主人公),捏着嗓子拉长声音念着京剧道白:“毛主席教导我们,有利的情形,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不知是谁,跳上桌子,恶作剧般地叫喊:“同志们,暴风雨来啦!”

于是,男生齐声唱起“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啊……”

我们在“茅屋为秋风所破”之中,自演了一折《沙家滨》第四场——坚持。经历过那些年代的人,几乎都能唱两嗓子“样板戏”,也算是文艺荒芜时期的自娱吧。

04

那些年,苦中作乐的浪漫日子并不多。

1976年,真是多灾多难的一年,伟人辞世,巨星陨落,连草原上的冬雪也趁机猖獗,九月末就突袭而来,打得我们措手不及。

未来得及收获的高粱玉米土豆白菜都冻在了地里,几乎一个冬天的口粮,都被老天夺去了,连充当柴火的玉米桔,都冻得烧不着。

虽然不能一概论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也非“齐人固善盗”矣,然穷山恶水出刁民,冻饿之时,难免为“盗”。但身边老乡家,是不能下手的。

入夜,户里四个“汉子”,骑上马,奔了三十里外另一个生产队。一人压着镐把顶住门,我用一支早已磨秃了准星的单筒破猎枪(那时还没有收缴民间枪支,这破枪是用来撵狼护牛羊的),捅破窗户纸,架在窗框上威逼屋内的人。

另两人堵住鸡窝和兔笼,把仅有的几只惊叫的公鸡母鸡和直蹬腿的兔子,一鼓脑悉数塞进麻袋,便翻身上马而逃,我顺手还捞了一捆干草好做柴火。

凌晨,集体户摆了一桌“鸡炖兔子宴”,连饿得眼珠子发绿的女生,也不顾斯文,大肆咀嚼。

天亮之后,我们刨开房后的冻土,掩埋了一切痕迹,还盖上了厚厚一层雪,以逃避追查。

05

当兵后的第三年,我们四人约在一起回了趟草原。用我们一个月十五元的津贴费,凑了六十元,委托巴特尔大哥替我们还给那户被偷光了鸡兔的老乡。

其实,我们接受了多年的革命教育,怎会不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第二不拿群众一针线,群众对我拥护又喜欢”经常唱在嘴上。

战争年代紧急征用老百姓粮食物品都得打个借条,那我们抢了人家东西更得付钱了,可当时我们穷得真的是囊中羞涩,连五块钱都没有,只能强行“借用”了。

尽管几年后的这六十元钱不足以弥补人家的惨重损失,但总算了了一桩心头欠债。

三十年后,我们又回草原去看望乌克朝图老阿爸。

老人斟满酒,举起杯说:“蒙古谚语说,吃青草长大的小马驹,走得再远,也还会回到草原。那年你们要是不回来送钱,今天就别想喝我的酒。”

其实,那户蒙古族老乡根本没向任何人告状。马背上的民族,绝不会吝惜几块肉!

蒙古人还有句话说“借奶还黄油,借牛还骏马。你们做得好,草原就还会欢迎你们!”

阿爸的话,让我们多有感慨。这是豪爽大度的蒙古族乡亲们,用纯朴宽厚包容我们啊……

图片来源于网络

--The end--

作者:宋曙春

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协会员。

出版散文诗集《第五个季节》、散文随笔集《悠斋自在心》,长篇小说《狼刀》。

相关文章

  • 在蒙古插队的年月,我们抢了老人的鸡和兔∣知青故事

    说起下乡插队当知青的故事,屈指一算,距今已有四十多年了。 前郭尔罗斯西南部的一片大草原,一望无垠,一派天苍苍,野茫...

  • 石馬手记

    (四十) 昨晚看了一个视频,一位当年插队在蒙古草原的北京女知青,后来嫁给了一位蒙古青...

  • 《四十五年,我们一起走过》

    (纪念第二批天津知青插队额济纳旗四十五周年) 苗建国 天津知青从1969年5月4日离开家乡去内蒙古额济纳旗插队,至...

  • 你好,我是草原狼——《狼图腾》

    《狼图腾》——姜戎 故事发生在20世纪也就是上个世纪的60年代,一位北京知青陈阵来到蒙古草原插队。 这是内蒙古靠近...

  • 《狼图腾》大自然的另一种算法

    《狼图腾》2004年出版,作者是姜戎,故事讲述了一位知青在内蒙古草原插队时与草原狼、游牧民族相依相存的故事。在今天...

  • 观《狼图腾》有感

    《狼图腾》讲诉的是北京知青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插队去内蒙古草原时发生的的事情。在大草原上,他们居住在蒙古族...

  • 新昌一日游

    六月一日,我们几位原绍兴插队吉林镇赉英华公社的知青应新昌知青的邀请,前往新昌游玩,在新昌知青的陪同下,我们在新昌渡...

  • 读书笔记(株株)

    今天我要讲《狼图腾》这一部小说,它的作者,是来自北京的知青陈陣,在夏天的一年中,陈阵去到蒙古草原插队,就在这我们的...

  • 读书笔记 - 草稿 - 草稿 - 草稿

    今天我要讲《狼图腾》这一部小说,它的作者,是来自北京的知青陈陣,在夏天的一年中,陈阵去到蒙古草原插队,就在这我们的...

  • 狼图腾 超清HD720P 豆瓣评分7.1

    剧情简介: 上世纪60年代,北京知青陈阵(冯绍峰 饰)和杨克(窦骁 饰)来到了内蒙古额仑大草原插队,加入了蒙古族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蒙古插队的年月,我们抢了老人的鸡和兔∣知青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gure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