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传略】31 王阳明入仕十三年简要回顾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2-10-08 06:00 被阅读0次

王阳明从小就有成圣之志,但少年王阳明豪迈放逸,年轻时在举业和圣学之间徘徊,举业不是圣学,但举业能不能助益圣学,或者至少举业能不能不妨碍圣学?无论如何,王阳明成年后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官场渡过的,而且最终成就了圣学。

弘治五年(1492年)八月,20岁的王守仁赴杭城参加乡试,以第六名中举;次年弘治六年(1493年)二月参加礼部春闱,名落孙山,当年十月进入北雍,成为一名太学生;三年太学生涯行将结束的时候,弘治九年(1496年)二月,王守仁第二次参加礼部春闱,再次落榜。

然后王阳明踏上了回乡之路,又是三年以后,弘治十二年(1499年)二月,27岁的王阳明第三次参加礼部会试,获得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殿试以第六名(二甲第三名)高中进士。

当年三月,王阳明荣归绍兴,五月返回京师,成为工部屯田清吏司典簿岗位上担任见习官员。一年见习期满,弘治十三年(1500年)六月,王阳明被任命为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

弘治十五年(1502年)八月,王阳明因病乞休,回到余姚。弘治十六年(1503年)二月,王阳明断然放弃道术修炼,走出阳明洞,上报朝廷移居杭城养病。

在父亲王华的帮助下,弘治十七年(1504年)八月,王阳明出任山东乡试主考官。九月下旬,王阳明自济南回京师,由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调任兵部武选清吏司主事。

弘治十八年(1505年)三月十八日明孝宗驾崩,朱厚照即皇帝位,是为明武宗。

1506年正月,明武宗改年号为正德。刘瑾等八虎权势熏天,迫害大臣和言官,王阳明的姑父牧相也在羁押之列,一直置身事外的王阳明听到消息以后,于正德元年(1506年)十一月上书皇帝请求对言官宽大处理。十一月下旬,王阳明被下锦衣狱。十二月二十一日,王阳明出狱,在午门前被杖三十,谪贵州龙场驿丞。

正德二年(1507年),王阳明在杭州、武夷山和绍兴等地整整盘桓了一年。

正德三年(1508年)正月初一,王阳明正式启程,历时两个多月,于三月上旬到达贵州龙场驿。在贵州期间,王阳明兴办龙岗书院,受聘担任官方贵州文明书院主教,培养了大量门人信徒。王阳明龙场悟道,提出知行合一的治学主张,同时,他与当地学界和政界广泛交往,声誉日隆,俨然已经有了一派宗师的气象。

正德四年(1509年)闰九月,诏命到,王阳明升任江西庐陵知县。十二月,王阳明启程离开龙场,前往庐陵任所。

正德五年(1510年)三月十八日才到江西吉安府庐陵任所。在任期间,王阳明教化民风,整顿纲纪,庐陵的政风民风大为改善。十月,王阳明进京述职,到达京师以后,王阳明便于湛若水和黄绾订下终身共学之盟,不久朝廷升王阳明为南都刑部四川清吏司主事。

因共学不便,王阳明和湛若水通过户部左侍郎乔宇帮忙,请吏部尚书杨一清将王阳明调回北京,杨一清于是将王阳明擢升为北京吏部验封司主事。王阳明于十二月下旬启程回北京。

正德六年(1511年)二月中旬,王阳明到达京师,寓居长安灰厂,卜邻湛若水,王阳明、湛若水和黄绾几乎天天在一起,论讲圣学,探讨治学之道。

王阳明与董玘、穆孔晖一起被任命为当年礼部会试的同考试官。王阳明亲自录取了大量进士,一时王阳明的门人大进,与之论学的同道也是门庭若市。王阳明的声望又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十月,杨一清再次擢升王阳明为吏部文选清吏司员外郎。正德七年(1512年),王阳明再获提拔,升任吏部考功清吏司郎中,负责考核官员,可谓实权在握。

但是,在学界如日中天,在官场顺风顺水的王阳明却在这年便生出急流勇退之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阳明传略】31 王阳明入仕十三年简要回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gyb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