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于老”

于老是一位近耄耋之年的退休老工人,精神矍铄,步健如飞,有的年轻人也跟不上。
如今于老领着每月三千多元的退休金,与老伴一起生活,四个孩子都已成家立业,都有自己的正式工作,都想让老人跟自己一起生活,可是,老两口执意在农村老家,守着自家的几亩自留地,街坊邻居都很亲热,说话随便,来去自由,生活方便。只是到了冬天的时候,老人实在无法拒绝孩子的要求,才跟孩子在城里居住一个冬天。
于老农村老家,附近超市货物齐全,早已用上自来水,如今也通上天然气,附近超市,装上空调,独家小院,院中柿子树长势喜人,春天吐出新绿嫩芽,夏天给予绿荫可供纳凉,秋季结下硕果,时刻装饰着小院,环境优雅可居。
四个儿女都会在周末,空闲一家人常回家看看,带上礼物:水果,蔬菜,肉菜,用具,衣物,拉拉家常,吃顿饭。可是,老两口总是说:我们俩身体很好,吃穿不缺,总是让看那小山似的衣服,冰箱内的肉类蔬菜,地上放置的苹果,香蕉,猕猴桃,饼干,纯奶,酸奶,火腿等常常不断,如同超市齐全。你们花钱都紧,有空来看看我们就知足了。可是,孩子不肯,总是感觉缺什么就往家买。
老两口听说孩子回家:早早就忙开,亲自做手工馍,油盐卷子,炸油条,包饺子。因为这是平时孩子最喜欢,走时,还会让这个掂一兜,那个掂一兜,看着孩子来与走,都喜欢。
如今,幸福一家人其乐融融,怎不偷着喜欢。回忆从前,怎会有这样美好的今天。
于老弟兄四个,父亲早逝,对于少年为懂事的“老余”是一大灾难—少年丧夫,是坚强的老余的老母亲含辛茹苦拉扯长大。智慧的老太太教育孩子踏实干事,诚实做人,诚恳待人,吃苦在前,虚心学习,刻苦钻研。老余母亲教育下四个孩子:老余的哥哥就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四十年,村内平安和谐,安全,享受很高威望,如今他驾鹤西去,他的儿子被选人大队党支部书记,如同他父亲一样,一心为群众着想,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从桩基规划,精准扶贫,街道铺设到疫情防控,从每家娶儿嫁妇到孩子上学,从外出打工联系到在家创业贷款时时牵挂心间,走家窗户,问寒问暖,有急必救,有难必帮哪家有什么困难他门清,总是想法支援。村民称其贴心人,被收称赞。
其余弟兄三个都有自己的工作在外。
老余在本乡工业上班,年轻时犯有腿疾,不能行走,只好在家安排看守菜园。可老余在艰难的爬行中照料菜园,让社员能够家家分到时令菜吃,倍受称赞,可怜。同时利用空闲喂养小鸡,春天掐些南瓜花补贴家用,度过那段再难。
老余病好后仍去工业上班,即使自己肯干,勤钻研,技术熟练,可工资少的可怜。家中缺少劳动力,在靠工分吃饭的年代,只好再拿出微薄的工资一部分卖工分。由于于老实可靠,不善言谈,人们戏称“老愚”。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春天吹遍祖国大江南北,自然吹进老余所在豫北偏僻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家分到自留地,口粮田,于老才告别卖工分的时代。
这样,于老上班,于老亲自跟着孩子在家经营农田,于老自然上班前,下班后也会搭把手,如此经营的自留地并不比别人差,生活也逐渐好转。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
1984年,于老妻子犯有急性脑膜炎,高烧不退,昏迷不醒,还让于老为难。多亏贵人相助,老余的内弟联系医生,出钱把于老妻子从病危中解救。具体花多少钱,于老内弟不让提及,只知道青霉素的橡皮盖足够一洗脸盆,制造好几个搓板。家中卖肥料没钱不好在张口于老妻不好意思给弟弟要钱,让于老问问工业是否可以支点钱应急,结果是石沉大海,钱没有一份,气的于老妻泪水充满双眼。
更可气的是,于老在工业经办带锯厂,干了一年,别说挣到钱,反倒让从家拿钱,说是承包亏了本,需要工人均摊。后来听说成方的木料被人私自拉走卖掉,钱入个人腰包。于老没带家去一片木柴。这让于老妻去厂子大闹一场,事情也就不了了之,足可见里面领导可定作怪。随着社会发展,下乡农村工业日渐不景气,尤其,个人承包,更是把钱看的特种,变卖资产,自己发家致富,可工人几年不发工资,于老就这还是坚持上班不断。老愚的名字,比真名更响,老于真是老愚。
终于熬到退休,于老没有领导退休金,原因多年一来,于老所在工业没有为工人交过,隔断,要办理退休,需要补交几万元。于老孩子长大需要结婚,花钱正急,只能暂缓。没钱难道英雄汉。
随着社会发展,国家经济好转,再加上退休老工人一直上访。政府想着解决,政府补贴一部分,原工厂拿一部分,个人承担一部分,算是彻底解决了退休养老金问题,这一心中大患。
都说好人好报,确实不错,从于老身上可以得到验证。
有些与老于一起上班的,当初感到上班不景气,直接辞职不干,工龄断接,办理退休困难。再找人,政策不许,后悔没有坚持。这就告诉人们:坚持才有美好未来。
再说:要感谢我们伟大的国家,国家经济发展,强大才有能力让个人,家庭享有美好未来。我们要有家国意识,家国情怀,尽己之力,为国贡献,国兴我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