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涟传

作者: 一丛兰 | 来源:发表于2019-01-08 21:33 被阅读504次
杨涟传

杨涟人物简介

杨涟(1572年7月10日—1625年8月28日),字文孺,号大洪,汉族,湖广应山(今属湖北广水)人。明末著名谏臣,东林党人,“东林六君子”之一。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杨涟登进士第。初任常熟知县,举全国廉吏第一,入朝任户科给事中、兵科给事中。明神宗病危时,杨涟力主太子朱常洛(明光宗)进宫服侍神宗。光宗即位后,他极力反对郑贵妃求封皇太后。光宗病重时,杨涟上疏力陈其过失,得以获光宗召见,受顾命之任。李选侍在光宗逝世后,欲挟太子朱由校(明熹宗)把持朝政。杨涟说服朝臣,挺身而出,闯进乾清宫,拥熹宗即位,并逼李选侍移出乾清宫,安定朝局。累迁至左副都御史。 天启五年(1625年),因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被诬陷受贿二万两,历经拷打,惨死狱中。崇祯元年(1628年),杨涟获平反,追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号“忠烈”。有《杨忠烈公文集》传世。 杨涟终生致力于争“红丸案”、“移宫案”以正宫闱,反阉党以遏止魏忠贤,为挽救混乱的政局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杨涟传

杨涟故里

杨涟故里在湖北省广水市北30公里照壁湾。照壁湾坐落于八字冲中,其故居房舍已坏,现有杨涟塑像。

杨涟传

杨涟,字文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推选廉洁官员,名列第一,提拔户科给事中,转为兵科右给事中。万历四十八年,神宗皇帝生病,将近半月不能进食,皇太子不能够参见。杨涟同各给事中、御史前往拜会大学士方从哲,御史左光斗催促方从哲向皇帝问安。方从哲说:“皇上忌讳染病。即使询问病情,左右的人也不敢传达。”杨涟说:“过去文潞公询问宋仁宗的病情,内侍不肯说。潞公说:‘天子起居生活,你们不让宰相知道,莫非有异心,赶快交给中书省法办。’您果真能一日询问三次,不一定拜见,也不一定让皇上知道,只需令宫中知道还有朝中大臣在,事情自可成功。”过了两天,方从哲才率领朝臣进宫问安。等到皇帝病危,太子还在宫门外徘徊。杨涟、左光斗派人告诉太子的伴读王安说:“皇帝病很重,不召见太子,不是皇帝本意。应当极力请求入宫侍奉,尝尝药品,伺候皇帝进餐,傍晚才返回。”太子完全采纳了他的意见。 

杨涟传

  八月丙午初一日,光宗即位。过了四天,身体不适。京城的人喧哗说是郑贵妃进献美女八人,又让宦官崔文升进泻药,皇帝一昼夜起来三四十次。这个时候,郑贵妃占据乾清宫,跟皇帝宠幸的李选侍相勾结。而皇帝果然催促礼部封郑贵妃为皇太后。杨涟于是弹劾崔文升用药没有根据,请求追究查办。并说:“外廷传言,说陛下起居没有节制,被侍御的人蛊惑。一定是崔文升找借口来掩盖他用药的奸计,其罪当死。至于郑贵妃的封号,尤其违背制度准则。尊为嫡母,把刚死去的太后怎么办?尊为生母,把亲生的太后怎么办?请尽快停止先前的命令。”奏疏呈上,过了三日,皇帝召见大臣。众臣以为杨涟的上疏违抗皇帝旨意,必定受到廷杖的处罚,嘱托方从哲为他解围。方从哲劝杨涟认罪,杨涟高声说:“死就死罢,我杨涟有什么罪?”等进宫后,皇帝温和地说了很久,好几次目视杨涟,说外廷不要相信谣言。于是斥逐崔文升,收回封太后的命令。两次召见大臣都包括杨涟。九月乙亥初一,拂晓,皇上去世。熹宗即位。

杨涟传

    天启二年,提拔为太常少卿。第二年冬天,授官左佥都御史。又过了一年春天,提升为左副都御史。这个时候魏忠贤已经掌权,众小人依附他,忌惮满朝都是正直的人,不敢太放肆。杨涟更与左光斗、魏大中等人激励昂扬,讽谏议论,务求培植贤良之人,抑制奸诈邪恶的小人。魏忠贤及其党羽恨之入骨,于是发起汪文言的案件,将要罗织罪名陷害众人,事情虽然得以解决,然而正直之人的形势一天天更加危险。杨涟于是上疏弹劾魏忠贤,列举他的二十四条大罪。魏忠贤刚听说这道奏疏,非常恐惧。于是叫魏广微假传圣旨严厉斥责杨涟。杨涟更加气愤,打算上朝时当廷呈奏再上疏弹劾他。魏忠贤刺探知道消息,一连三天阻止皇帝上朝。从此,魏忠贤每日都在谋划杀杨涟。天启五年,魏忠贤的党羽大理丞徐大化弹劾杨涟、左光斗党同伐异,利用职权接受贿赂,下令逮捕汪文言入狱受审。许显纯严刑审讯汪文言,逼迫他揭发杨涟接受熊廷弼的贿赂。汪文言到死都不承认。许显纯就自造狱词,诬告杨涟犯贪赃二万两银子之罪,于是逮捕杨涟。等到下诏关入监牢,许显纯酷刑拷问,杨涟体无完肤。这一年七月就在夜间处死杨涟,时年五十四岁。

    杨涟一向清贫,家产没入官府不足千金。征收赃款的命令紧急,乡人竞相出钱物帮助他,就连卖菜的和佣工也捐助他。崇祯初年,追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号忠烈。

杨涟传

杨涟狱中血书

涟今死杖下矣!痴心报主,愚直仇人;久拼七尺,不复挂念。不为张俭逃亡,亦不为杨震仰药,欲以性命归之朝廷,不图妻子一环泣耳。

打问之时,枉处赃私,杀人献媚,五日一比,限限严旨。家倾路远,交绝途穷,身非铁石,有命而已。雷霆雨露,莫非天恩,仁义一生,死于诏狱,难言不得死所。何憾于天?何怨于人?

惟我身副宪臣,曾受顾命。孔子云:“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持此一念,终可以见先帝于在天,对二祖十宗与皇天后土、天下万世矣。大笑,大笑,还大笑!刀砍东风,于我何有哉?

杨涟传

杨涟的人物评价

钱谦益:① 呜呼!公之死,惨毒万状,暴尸六昼夜,蛆虫穿穴。毕命之夕,白气贯北斗,灾眚叠见,天地震动,其为冤天犹知之,而况于人乎?当其舁榇就征,自云阜抵汴,哭送者数万人,壮士剑客,聚而谋篡夺者几千人,所过市集,攀槛车看忠臣,及炷香设祭祝生还者,自豫、冀达荆、吴,绵延万余里。追赃令亟,卖菜洗削者,争持数钱,投县令匦中,三年而后止。昭雪之后,街谈巷议,动色相告,芸夫牧竖,有叹有泣。公之忠义激烈,波荡海内,夫岂待志而后著。击奸之疏,愍忠之纶,大书特书,载在国史,虽微志,谁不知之?若夫光宗皇帝之知公,与公之受知于先帝,君臣特达,前史无比。公之致命遂志,之死不悔者在此,而群小之定计杀公者亦在此。 ② 夫人生而为志士仁人,亦可以已矣。为人臣托孤寄命,奠安社稷,其为用亦不小矣。不咀药以自屏,不引刀以怼君,慷慨对簿,从容绝命。千载而下,读枕中啮血之书,殆未有不正冠肃容,傍徨涕泗,相与教忠而劝义者也。

王夫之:直击严嵩,而椒山之死以正;专劾魏阉,而应山之死以光。

杨涟传

蔡东藩:① 至如李选侍之求为皇后,以及挟皇长子,据乾清宫,皆阴承贵妃之教而来。不有杨、左,庸鄙如方从哲辈,能不为选侍所制乎?故君子创业垂统,必思可继,不惑声色,不殖货利,其所以为子孙法者,固深且远也。 ② 晋伯宗好直言,卒致及难,杨、左等读书有素,宁未闻之。熹宗不明,暴扬选侍过恶,不留余地,而可灼、文升之应加罪,反迁延不发,嗣虽一戍一放,乃久后复有赦免之旨,如此昏愦,不值一争。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如杨、左诸臣,毋乃失先几之智乎?

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拷打、折磨,毫无人性的酷刑,制服了他的身体,却没有征服他的意志。无论何时,他都坚持着自己的信念,那个他写在绝笔中的信念,那个崇高、光辉、唯一的信念:涟即身无完骨,尸供蛆蚁,原所甘心。但愿国家强固,圣德刚明,海内长享太平之福。此痴愚念头,至死不改。有人曾质问我,遍读史书如你,所见皆为帝王将相之家谱,有何意义?千年之下,可有一人,不求家财万贯,不求出将入相,不求青史留名,唯以天下、以国家、以百姓为任,甘受屈辱,甘受折磨,视死如归?我答:曾有一人,不求钱财,不求富贵,不求青史留名,有慨然雄浑之气,万刃加身不改之志。杨涟,千年之下,终究不朽!

杨涟传

相关文章

  • 杨涟传

    杨涟人物简介 杨涟(1572年7月10日—1625年8月28日),字文孺,号大洪,汉族,湖广应山(今属湖北广水)人...

  • 杨涟绝笔

    仁义一生,死于昭狱,难言不得死所,何憾于天,何怨于人? 唯我身副宪臣,曾受顾命,孔子j云: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

  • 声明一则

    臣喜欢杨涟,是东林党,嫉恶如仇,厌恶重男轻女现象。讨厌东林党、杨涟,重男轻女的自动拉黑臣。

  • 致命的邂逅,无悔的选择一一杨云聰与纳兰明慧

    七剑中最凄美的爱情,莫过于杨云骢和纳兰明慧。 《塞外奇侠传》中杨云聰是明朝忠臣杨涟的儿子,杨涟由于弹劾奸臣魏忠贤而...

  • 晨间日记 2021 6 29生命状态展侠情,《塞外奇侠传》第二十

    焦化和甘天立跟罗铁臂是钆堆出现的。 在《白发魔女传》中,练霓裳与铁飞龙要进京,恰逢罗铁臂带着杨云骢逃难。 杨涟被捕...

  • 厂卫:明朝皇帝自开的一剂毒药

    1625年8月28日深夜,明朝“东林六君子”之一的杨涟惨死于镇抚司大狱。 毕生以忠于国家、百姓为己任的杨涟,在生命...

  • 杨涟,以生命捍卫道统的卫道士

    杨涟,是明朝著名的谏臣。字文孺,号大洪。他是东林党的领袖人物,是著名的"东林六君子"之一。杨涟的一生,是捍卫道统的...

  • 杨绛先生取得个人巨大成就的原因

    在读完三本“杨绛传”——《最贤的妻,最才的女:杨绛传》、《且以优雅过一生:杨绛传》、《杨绛传(追思纪念版)》以后,...

  • 纪念杨文孺君

    杨文孺,杨涟也。文孺为其字。别号大洪。仁义一身,正直清廉,竟以“贪赃”之名入诏狱,何其冤也!涟曾扶持天启即位,呕...

  • 听书―《杨绛传》

    《杨绛传》第一天 《杨绛传》第二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杨涟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hfi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