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瓯南
1
随手翻开一篇书单,总能在里面发现几本经典的文学作品:《活着》、《平凡的世界》、《围城》、《百年孤独》、《麦田里的守望者》······
很多人读完还会写篇深刻的读后感,以表示自己对这本书的理解有多透彻。
朋友圈中的一些作者,也经常晒自己正在读的书。从《巴黎圣母院》到《包法利夫人》,从《战争与和平》到《霍乱时期的爱情》。但等到他们开始动手写的时候,标题就成了这样式的:《你以为的稳定,不过是在浪费生命》、《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最怕你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
我们读了那么多经典文学作品,为何一动笔,写出来的全是鸡汤?
2
简书签约作者尹沽城曾写过一篇文章《我出版了一本书,现在却感到可耻》。
尹沽城是我在简书最早认识的不多的作者之一,从他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他是读了很多书的,而且几乎全是文学大师的作品。雷德蒙·卡佛、菲茨格拉德、舍伍德·安德森、保罗·奥斯特等等等等。有很多作家,我是看了他的文章才知道的。
去年,他出版了人生第一本书,成为又一个我羡慕的对象。但直到我看到他写的这篇文章,我才知道,他对于自己的第一本书是多么的难以启齿。
他说:“我为自己感到可耻:‘我写了一本我根本不愿意拿起来重读的书。’”
他用四十天,赶了八万字,凑成了第一本书的内容。
之所以要出这本书,原因有三:“一、诸多朋友都出书了,自己没出,我至少得和他们一样;二、写作十一年,有一本真正意义上出版的书,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不管什么书,先出了再说;三、名利心。名,它会让自己成为所有同学圈甚至老家,第一个出书的人;利,它至少会给我带来一万小几的稿费。”
其实能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书,同样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即使现在还没能实现。我想,这也会是大多数写作者的目标。
在文中,他把自己的文字贬得一无是处,甚至不愿再提起。
我对他的这种反思自己的勇气深感佩服,因为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这个勇气。
我相信,他是有文学梦的。
3
我想,真正热爱写作的作者,心中都藏着一个文学梦吧。
前段时间看了电影《天才捕手》,十分羡慕生在那个年代的文学青年们——海明威、托马斯·沃尔夫、菲茨杰拉德。毕竟,他们能写自己想写的东西,还能遇到像麦克斯·珀金斯这样的天才编辑。
诚然,他们都是十分有才华的文学青年。
但现在,即便是十分有才华的文学青年,也不一定能遇见这么好的编辑。即便能遇见这么好的编辑,也不一定能顺利出书。
作者谷润良发过一条朋友圈:写鸡汤不为了赚钱,还能为了什么呢。难道是因为有个文学梦么?
他一句话道出了现在这个社会的功利性。
自媒体的兴起,让许多热爱写作的人不再关注写作本身,转而关注什么样的标题吸引人,这篇文章能否10万+?我可以赚多少广告费?
咪蒙们的爆红又让一个个写作者陷入做下一个咪蒙的幻想之中。
功利的社会催生出功利的文字。
还是咪蒙看得透彻,她直接出了本书,名字就叫《我喜欢这个“功利”的世界》。
在功利的世界里谈文学?似乎有点扯。
4
前段时间,冯小刚导演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又抛出了他那段引起争议的话:垃圾观众才形成了那么多垃圾电影!
这段话出来后,引起了很大的讨论。有人赞成,有人反对。
这话其实话糙理不糙,观众的审美上不去,不能怪电影质量跟不上。
拍了烂片照样有人看,而且票房还出其的高,有钱不赚是傻子吗?
这样的道理同样可以套在文学创作上:功利的读者培养出了功利的作者。
辛辛苦苦写出来的纯文学作品连出版的机会都没有。随便炮制几篇鸡汤,瞬间成了爆款,转遍微信,火遍微博,被各种“大号”转载。然后编辑主动找上门,约稿签书,成为人生赢家。
现在的作者想出书,编辑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写过爆文吗?
写了就有人看,写了就有钱赚,为何不写?
5
简书上火了一个写小说的作者——去年的茶,我十分佩服他。
他凭借几篇小说,直接成了签约作者。没有鸡汤,没有干货。
他的出现,算是多少挽回了些文人的风骨。
写这篇文字前,我又去看了看他的小说。我知道,他驾驭故事的能力,是我所达不到的。
但我很高兴简书能出现这样一位大神,不用凭借兜售励志故事,贩卖经验干货,炫耀月收入的提升,而仅仅凭借故事,来打动读者。上一个用故事打动我的人,是七毛。
即使现在的我还没有写出精彩故事的能力,我仍希望这样的人能多出现一些,因为他们代表着这个时代的文学。
每一个时代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文学,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不应该只有鸡汤。
鸡汤……算文学吗?
6
同一个作者聊天的时候,我说,我可能会改变写作风格了,准备尝试各种不同的类型。鸡汤什么的也会去写写,不写没有出路啊。[尬笑]
他说,你不追求你的文学梦啦?
我再次尬笑:我准备先解决温饱问题再说。
哈哈哈。
哈哈哈。
……
瓯南,写作者。新书即将出版。
嗯,我也要出书了。
网友评论
比起刷手机上瘾的人,作为写手,我们至少还在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已经很好了。有人感悟有人沉沦,这就是浮生百态。
只有你去耕地,地里才会长出大片的稻谷。
也许有些地方可能长出一两株,但是那也要踩了狗屎的人才能采到那几株,或者你也要起的早才能采到,别忘记了起的早也不是鸡汤能解决问题的。
试问相信鸡汤的人能有多少人坚持每天早起?
我们的文化有: 天道酬勤。
而其他的国家的文化也有: 世界上什么都有可能被判你,唯有自己的努力不会被判自己。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那些把鸡汤当兴奋剂的都是脑残,鉴定完毕。
首先,鸡汤是什么?
鸡汤当然是精华了。就是从人类总体的个体人生经验中选出那些特有戏剧性,特能感到人的故事。
其次,鸡汤的本质特点是什么?
那就是最后的乐观主义。也可能结局是失败的,但最后的最后一定是乐观的。
再次,为什么大众为什么愈发讨厌鸡汤文?
那是因为有那么多拙劣的作者写了那么多鸡汤文,良莠不齐是肯定的。
最后,我想说的。
人生的真相是无论悲观与乐观的。
如果你真诚的悲观,我也喜欢。
如果你真诚的乐观,我更喜欢。
但你若是太假,我只能说拜拜了。
还有另一种人在孜孜不倦的追求新知,不轻易写书,一旦写出来必定成为惊世之作,而你愿意做哪种人呢?
为什么鸡汤文,标题党更容易爆红?这是整个社会舆论导向的大问题,是体制制度不健全。
所以才让很多人摒弃了写作最纯洁的目的,惰于深思,疏于引导,钻漏洞,走捷径,一切只为博眼球,写的东西甚至毁人三观。
所以希望国家能够重视文化产业的教育引导作用,倡导正确的三观表达,让经典回归😁
鸡汤为什么红,其实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所有的人都贪, 贪钱,贪多,贪欲太重, 所有的人都希望自己有钱。只有那些脑残才会相信看了几篇鸡汤就能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只有傻逼才会相信看了几篇鸡汤就能小鸡变凤凰,跃上枝头成为孔雀,从灰姑娘变成公主。当然也不排除某系鸡汤对某些人有一点触动。 还有一个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宣扬鸡汤呢,而且那些以现在的标准的来看的是成功的人也要宣扬鸡汤呢, 因为他们知道鸡汤可以腐化一部分人,可以让你们以为成功很容易,这样他们默默的努力,从而相信鸡汤的就死了,这才是根本原因。
那个“你不准备追求文学梦了?”的问题,总感觉有些心酸。
不过兄弟加油喽,祝你的新书大卖,同时还能实现那个“文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