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种感觉叫“羞愧难当”,在看完了这部电影后,自己的确感到很愧疚。
当然也有一种因感动而催生的难受,毕竟还是一个孩子,就算阅览过很多人的深邃思想,可当看到真正契合自己年龄的故事时,最贴合年龄的情绪仍旧表露无遗。
就伴着喉部欲催的眼泪进行下面的故事吧,我定真诚无掩。
它从高考前居然的告白开始。现代物质条件下的孩子,在青年期仍能保留那样纯真的面孔多是因为学校高考的压力。可能没多少时间在穿着、发型、妆容上过多精研,或者说无论你穿着怎样,在学校,在统一的服装下,都没什么用。
早恋,成为了多数学生想却不能做的事情。如果,如果有一位倔强勇敢的男同学,恰好又有一位不甘三年高中后的几天平淡度过的女同学,那就促成了这之后的故事。
高中严苛的条令,成就的不仅仅是高分,还有孩子知道这样幼稚但不愿意不承认的对学校、老师的厌恶。
这样的学校,还有内隐着个性的学生,只需要合适的人、浪漫的方式便足以牵手,这样的情感倾诉为不悔的三年高中标点句号,又有谁不愿意呢。再说,对方还是最大胆在这里藐视条令的极具个性的他。那时,女孩的关注点多在谁更张扬、谁更浪漫上,至于其他,反正,我们相信当时的感觉。这就是她们的爱情。
这样的男孩,有情调、浪漫、有个性、不同于别人……决定总是难以推却。
但是,一位为了孩子高考付出了那么多的妈妈,怎么会放由自己最爱的孩子这样。父母的观念很清晰,高考是一条晋升路,城市素质教育下的孩子,一旦下学,没能力自己生活,也没有正经的工作,所以只有像样的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
无论你到大学后会怎么样,至少那是让你自己生活自己接触世界的四年,那是你同社会衔接的转折点,考上它,你才有希望。这的确是很多很多孩子唯一的路。
我用一个高中生的观点审视:只有考上好大学,以后才能有出路,才能改变生活;只有考到好分数,才能不让父母的操心白费,我能学好,只需要更努力……
不论怎么样,不论到大学后他们会面对什么样的颠覆,至少他们现在没有虚耗时间。
当然电影播出的只是理想化的状态,它所诠释的付出便有收获只是童话般的需要。它没有播出很多很多人因为很多原因,学不好学不会时间不够等等,与高分无缘。不能苛求,毕竟电影已经够好,毕竟它的最大消费群还是城市人。那样的背景,算是最合适的。
面对孩子的倔强,对待孩子的固执,多数父母总会妥协。没有对错,我不能堪,因为我不能。
我这种人最没意思。青春,有放纵,有麻烦,放纵不羁才对是吧?这样才有故事吗!
之后,一段高考生能切身体会的经历,一段经过了就想再来一次的年纪冲动。那闷热的空气、那灼热的阳光,就算现在也是极渴望的,虽然已变成了厌恶。
当时高考完,曾看过这部电影。没有现在的感触深。当时还有很多疑问,现在已解。
果然,冲动不过几十分钟,此刻已经淡化,连回忆也开始模糊了。
居然和黄晶晶,居然和孙晓凡。
又是红玫瑰与白玫瑰的择选,不同的只是,这两人是不可分明的归类。人,多是对关心爱护自己的晓凡动心,这种女生,有一种绵柔的捕捉力,让你放纵不羁的心从追求女神般的幻想中归至现实,并被她无微不至的关心与宽容所围拢。这种女生,把所有伤心藏在心底,把所有因他个性的刺而刺伤自己的伤口藏在深处,其实对待这类人,总会不忍心。
我在寻找,寻找那种因生活琐屑而扣低品味的言语动作习惯思想,可没找到。
电影毕竟和生活不同,它经过了升华。较我以往的观点,这几个人都没什么意思,缺少文艺的一面,最后最多沦为吃吃喝喝玩玩乐乐的随流者,可并不是这样。
我发现,就我所嗤之为庸俗的生活,他们可能会以一种学习的态度所纯净化。在自由自在的时候,没有一种爱好、特长是特别无聊的,人们总喜欢目光,一种或仰望或歆羡的目光,可这些,可能在之后的生活中,他们会失去爱情的美妙,可这里,说不出,也不能说。
高品质的生活,和单纯的享受无关。
高中,一抹照进阴影中的阳光。之后的感悟体会,都没有这么明亮了吧。
一段故事结束。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演绎,会改变并警醒我的思想,我太容易极端,这种积极与健康是心中的温暖,在迷失的时刻给自己方向。这条路,类似高考的路,是应该多走几次,至少不会让你忘记自己,忘记生活,忘记父母。
青春派,青春期的确应该精彩些,即使我不赞同,但的确没法不承认有很多事我也做过。人生,没人想平平常常地度过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