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飞泉跃
崇文塔最神奇的事是2002年一小女孩从12层跌落被2层西南方向的佛伸手接住,孩子安然无恙。当时有上千人正在集会,据说有百人目睹了这神奇一幕。
乍见此塔,巍峨、高耸,塔身上的佛龛引人注目,是现存最高也是最完整的青砖塔。
崇文塔位于泾阳县城东南十公里的崇文塔景区内,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崇文塔寺的碑文记载,,崇文塔为倡导泾阳、三原、高陵三县学童努力向学而建。这种说法很阳光很正面,但未必是历史的真相。
塔始建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耗时十九年建成,修塔人为明刑部尚书、泾阳县人李世达。
崇文塔为八棱柱体,塔为楼阁式,塔体中空,有螺旋形砖梯四百余级直通塔顶。塔顶为铜板制,状似葫芦,上置铁相轮,加塔体全高八十三米,共十三层。各层均有四门四龛,龛内置有石佛,形态各异。有门通往塔上的腰檐,可步出塔体,沿腰檐绕塔浏览。塔顶原暗藏有鎏铜佛造像八尊,现存于泾阳县博物馆。

塔周边现有四个博物馆,我们一一探访。
四个展馆分别是陕商文化博览馆、国艺秦腔馆、三秦非遗博览馆、崇文国学馆。四个展馆都运用了现代科技手段,有循环播放的视频,也有可供阅读的电子书页。展览的东西以文字图片居多,实物器形相对较少。看展览的好处是能集中了解一些特色的东西。
陕商文化博览馆里讲述了陕西商人的奋斗史。孙俪主演的《那年花开月正圆》,说的正是泾阳大户商海沉浮的故事。陕商小故事里讲讲“走西口”怎么回事。
明代中叶,项忠赴陕,开放陕北边墙,准允陕西延绥镇沿长城各地军民出长城各关口,开垦长城外禁垦土地,这就是历史上轰轰烈烈“走西口”的开始。
到清代乾雍年间形成高潮,20多万陕西商民出关口,闯关外,开发了富饶的河套平原,使“天下黄河富宁夏”成为西部最壮丽的景色,而后又继续朝西走,开发了河西走廊和新疆,连乌鲁木齐最早的称谓“红城子”都是陕西人命名的。这一连绵四百多年的“走西口”西部初期开发浪潮,是陕西人一手描绘的历史画卷,才使那一首苍凉的《走西口》“常言说树挪死来人挪活,又不是哥哥一人走西口,啊亲亲,我挣上七斗八斗就朝回走”传遍了大半个中国。

其他各馆中非遗馆内容较为丰富,放图片可能直观些:





登场时著眼争观任尹千种形容终嫌他假装作道学风流未免几分牵强态
卸妆后留心细看换却一番面目须认得果真的忠臣孝子原来都是等闲人

不大地方可家可国可天下
寻常人物能文能武能神仙
一封书二进宫三击掌四进士五福堂堂堂都摆千秋剑
六追车七剪梅八件衣九莲灯十王庙庙庙皆立春秋碑



非遗馆罗列陕西众多民间艺术和技艺。






国学馆的





离这儿不远有大地原点,明知可能没什么可看,还是买了张门票进入看了看。

从大地原点楼外看到的圆柱,就是下面图中情形。转到圆柱后,下楼梯有间房子,房子四周密不透风,中间有玛瑙石,中有孔。


往上走有五级,也有一块看似花岗岩实为玛瑙的石头,大些,那个点就是通过测绘,中华大地的原点。
其他作品:
昆明池七夕公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