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住的离学校都不算太远,最多半个小时的路程。因此很少会有人在学校住宿,况且这么小的孩子一个人在学校住,家长也不会放心的。
我家距离中学五百米左右,距离小学也就是一千米的样子,蜿蜒的马路将三者连起来,我家正好在中间。由于距离很近,所以我通常是在家吃完早饭后上学,中午在学校吃午饭,放学回家后吃晚饭。
绝大部分同学也是这样做的,但也有少数同学中午是在家吃,或者家长送饭到学校的。为了方便管理,校门中午是不开放的,所以我们去食堂吃饭时就会发现校门口站满了前来送饭的人。老人居多,也会有不少的中年妇女,有时会带着小孩一起,一手提着饭盒一手提着保温水杯,静静等着,不时的会和旁边人闲聊几句,拉几句家常,慢慢的大家也就都认识了。
当铃声一响,大家就会停止聊天,纷纷向校内望去,下颚微抬,个子矮的还会略微踮起脚尖,努力寻找着自己的孙子孙女,儿子女儿,迫切的心情如同锐利的鹰眼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扫过,一点也不会出差错。当发现目标之后,则会高呼“在这里”并挥手示意,露出满意的微笑。
远处的同学看到之后则会加快奔跑的脚步,这时家长们会熟练的打开饭盒,一手提着盒柄,一手托着盒底,小心翼翼的从校门间隙中递进去,里面的人双手以同样的动作接过饭盒,并接过准备好的筷子,开始大口吃起来。
在孩子吃饭的时候,家长们要么会和孩子稍微聊两句,要么是站在那里惬意的看着孩子吃饭,或者是和旁边的家长闲聊起来。当吃饭结束后,盖上饭盒,拧紧盒盖,一手提着饭盒,一手将筷子递给家长,接过水杯,咕噜咕噜喝上几口,一切就大功告成了。接着就是相互挥手告别,孩子回到教室,家长提着饭盒和水杯回家。
寒来暑往,风吹雨打,日复一日,这也倒实在难为了那些家长,实在是一件苦差事,不过这都是我们以为罢了。他们每次看着孩子吃饭的时候是洋溢着满满的笑容,苦中有乐,甘之如饴,天下父母又有哪一个不是这样的呢?那些老人更是如此,无聊时光中的一丝慰藉,儿孙绕膝的怡然自得,看似苦差事,对于他们来说或许是乐事一件啊!
不过,这些都是针对不在学校吃饭的人来说的,他们是幸福的。对于在学校吃饭的我们来说,则另有一番滋味。
学校做饭是用铝制盒子蒸的,把淘干净的米,放入中等大小的长方形铝制盒子,加入适量水,再把所有的盒子放到一口大锅里竹条做的架子上摆好,架子下面是足量的水,盖上锅盖,烧火做饭,这和家里蒸饭的流程是一样的。
在吃饭铃响的前十几分钟,厨房的工作人员会把装着米饭的铝制盒子,放到外面的木质低矮编号架席上,并用专门的铝片架子在盒子里压出分界痕迹,一般来说是分成八块或者十块,刚好够同等数量的人食用,每人一份。一个盒子的饭够八人食用,在这八个人中老师会提前安排好一个人管理其余七人,我们称之为“席长”。
第四节课下课后,前五分钟只有席长能够出去,目的是提前分好饭,免得人多混乱,虽然工作人员大致压出分界印记,但多数时候很浅,需要席长用发的铝制薄片再次划分。五分钟后,我们拿着自己的饭碗去食堂,席长会给每人打饭,并且每次会安排一个同学饭后清洗公用盒子,放在原位置,这个没洗干净会扣班级分的。
在学校吃饭也分三种情况。第一种,只在学校吃米饭,菜是早上在家做好带过来的,属于普通餐;第二种,米饭和菜都是学校提供,属于学生餐;第三种,米饭和菜也都是学校提供,并且和老师吃的一样,属于老师餐。三种价格自然也不一样,学生餐价格比普通餐贵不少,老师餐比学生餐贵不少。
我在学校常吃的是普通餐,早上从家里带来做好的菜,中午在学校打饭。学校的米饭总是存在这样一个特点,既少,又不好吃,而且饭上面一层是硬的米皮,下面才是软和的,有时会米皮上有暗灰色的东物质,这是做的时候不注意导致的。我们会视米皮的软硬程度和干净程度选择性的剔除最上面一层米皮,这样一来本就不多的米饭更是所剩无几了,学校也没有加饭这一说,所以我们通常没吃饱,倒也不至于饿,但总有一种食不果腹的感觉。
家里带的菜到中午早就凉了,但好歹米饭是热的,然而到冬天的时候,米饭凉的特别快,我们走到食堂时只能感受到米饭仅有的余温,这个时候吃饭是一件令人不悦的事,但后来学校就是尽可能快到下课的时候才把米饭端出来,热乎乎的感觉在冬天真舒服。但不管怎么样,菜终究是凉了,放过一顿的菜味道卫生都不是特别好,有时早上起得晚没做菜,吃的是前一天晚上的剩菜,这样更不好了,因此我吃过几次学生餐。
学生餐的米饭是一样的,但菜是学校做的,翻来覆去就是那几样,土豆,萝卜,豆腐,白菜等等之类的,而且味道相当一般,有时甚至不能容忍,我很是佩服那些坚持学生餐那么久的同学,勇气可嘉。老师餐我没吃过,但有不少同学吃过,听说味道还不错,米饭也更好吃一点,但要价有点高,大部分人都并未选择老师餐。
五年级之后,学校安排早自习。早自习要求我们天微亮就要去学校,因此和大部分人一样,我也只好选择在学校吃早餐。
学校的早餐倒还行,周一三五是米粉,周二四是馒头和稀饭。学校的米粉算是不错的,几片木耳,小瓣蒜,少许葱花,只是有时油放得多了一点,厚厚的辣椒油浮在上面让人感觉腻腻的。周二四早自习下课前五分钟,老师会安排专门的人去食堂领馒头和稀饭,一人端着用盆装的馒头,另一人提着用桶装的稀饭一起到教室。馒头和稀饭都是学校自己做的,馒头一人两个,非常松软,我想是发酵粉放的多了一点,以至于拳头大的馒头塞到嘴里两口就没了,稀饭就是白米粥,两者味道倒是不错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