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突然听说母校的一位名教授跳楼自杀了,讽刺的是,他还是研究生死哲学的,最后自己却没有参透生死。外人都不知道他为什么要自杀,他已经名利双收,而且也没有抑郁症的征兆,经常还教导学生要珍爱生命。不过,听说他与自己的兄弟姐妹关系不佳,因为他的妻子太强势,比如,父亲去世的时候,他与妻子回去奔丧,丧事还没办完,众亲戚都在,妻子却死活要离开,完全不给他面子。很多时候,妻子做事都如此不考虑他兄弟姐妹的感受,导致兄弟姐妹渐渐疏远了他。
这位教授似乎是典型的“妻管严”,即使妻子处处想着自己,没有一丝的大局观,他也没辙。最近网上又出来一个妻管严城市排行,好像男人怕老婆才光荣。
当然,妻子细心,能把家里料理得井井有条,那她们理应拥有一定的权力,权力与责任对称嘛。但是,一般说来,女性是感性有余、理性不足的,需要男人的理性冷静来补充,如果任由妻子决定一切,很多时候,结果只会一团糟,男人甚至无法再孝敬父母,只能孝敬岳父岳母,于是便有了“娶了媳妇忘了娘”的说法。
有些男人感到委屈,其实自己也不是不孝顺父母,只是老婆太能闹了,如果过于坚持自己的想法做法,那日子就没法过了,毕竟有了孩子,夫妻之间天天闹,对孩子的成长也没什么好处,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还是忍为上策。这是委曲求全,但只是小家庭的全,不是大家庭的全。
这种委曲求全有时真不能理解。现在不少夫妻根本谈不上有多少感情,有房子票子就可以结婚。一旦遭遇物质匮乏,婚姻便开始亮红灯,比如老公突然生病不能挣钱了,老婆便经常骂他为废物,一直骂到他自杀为止。现在有多少男人敢百分百肯定在自己不能挣钱之后妻子仍会不离不弃呢?如今这个时代,夫妻之间谈真感情似乎很奢侈。
既然没有真感情,为什么还要那么委曲求全呢?为什么还要为了维持形式上的婚姻而不孝敬自己的父母呢?仅仅为了孩子吗?维持貌合神离的婚姻,难道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吗?孩子都是很聪明的,他们很小就能感受到父母关系的好坏,与其给孩子一个尴尬的双亲家庭,不如给孩子一个快乐的单亲家庭。
爱人一般都是成年后才认识,父母则是从小就认识,何况父母对我们有养育之恩,我们对父母的感情理应更深。我们欠父母的,永远还不完,但我们应该永远还下去。
但在利益至上的今天,我们一般不欠爱人什么,为了家庭,妻子丈夫都在付出,丈夫付出更多是正常的,谈不上谁欠谁的。当然,这个世上仍有一些勇于自我牺牲的妻子或丈夫,他们的另一半理应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既然一般情况下,我们欠父母很多而几乎不欠爱人什么,那孝敬父母(夫妻双方的父母)就理所当然,爱人没有权力指手画脚。
如果爱人硬要指手画脚,就像前面所说的那位教授的妻子一样,那丈夫的痛苦可想而知。如果我们处在那位教授的位置上,也会深深感觉日子不好过。辛辛苦苦搞出的学术成果,妻子从不关注,她只关心这些成果能换多少钱;即使自己在学术界已经如此著名,妻子也是满不在乎,因为她看不到名声带来了什么实际的好处;虽然自己有钱,但全由妻子掌控,兄弟姐妹有困难,也不能帮上一把;自己名利双收,却由于妻子霸道,没能让父母享到什么福,心中有愧也无可奈何。
教授也许会想,生活的意义在哪里呢?研究哲学、发表专著以影响他人?如今拜金主义盛行,文化作品都追求娱乐至死,自己虽然在学术界有点名声,但对广大民众几乎没什么影响力,搞学术等于自娱自乐、自说自话。我这样的学者多一个少一个都没什么关系。既然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是荒唐的,还有什么可以留恋呢?亲情爱情友情?兄弟姐妹都拒我以千里之外,父母也觉得我是“妻管严”、窝囊废,亲情在哪里呢?而爱情已经转成了亲情,这种亲情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因为妻子只因利益才亲,真正的感情不复存在,我的感受完全不被考虑。不过,子女还是值得留恋的,但是他们已经长大去追求自己的独立生活,“父母在、不远游”变成了一种传说,再怎么留恋子女,每天面对的却是冷漠的妻子。至于朋友,纯粹的朋友关系实在太少,知己更是难求,而且朋友都有自己的生活,困难时,也许可以靠朋友,但活着,单单靠朋友,是远远不够的。
如果我们没有超脱,活着还得靠父母亲人。如果因为爱人的存在,父母亲人都刻意疏远了我们,那活着也就没什么意义了,不能让父母开心的人,是不可能让他人(除了爱人)开心的。如果父母亲人以及我们周围的他人都没有因为我们而开心,而我们却很开心,那肯定是病态的。为了他人开心,我们首先要让父母开心,胆敢辜负父母的,就能辜负所有人。唯有父母,不可辜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