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花若见

一早听了倪萍大姐的导播《姥姥语录》,感动中让我想起了我的奶奶。
我的奶奶、我父亲的母亲。
父亲两岁,大伯4岁时爷爷便在那闹饥荒的年代活活饿死,从此奶奶带着两儿子相依为命,一生守寡,再未改嫁。
我曾问过父亲:“您还记得爷爷长什么样?”
父亲是个朴实的汉子,不善言语;低头沉默了片刻答道:“听他们说我跟你爷爷长得很像。”
奶奶是不识字的,最初连纸币都不认得。天生瘦瘦弱弱矫小的个子,裹着小脚,走路一路颤颤巍巍的。
奶奶住在伯父家,离我家大概只有50米的样子。这一辈子,奶奶这一辈子也就是在这50米的距离来来回回、上上下下、守着两个家,从未去过更远的地方。她说这样她安心,走远了心里会不踏实。
她年轻时靠白天黑夜的缝补纳鞋营生,熬坏了眼睛。每次看到我们看书离得近时总要嘀嘀咕咕:“离远点,离远点啊,千万别跟我一样。”
有时会感叹:“还是要多读书啊。”
4个孙女、1个孙子长大后都远离了老家。逢年过节去看她时,她便会唠叨:“能出去看世界好啊,眼睛要护好,将来不要找戴眼镜的伢子(男生)。”(只可惜后来四姐妹找的全是清一色戴镜的)
许是经历过太多磨难,记忆中奶奶未曾大喜大悲过。
只是有一回,父亲离家时间长了一直未归,奶奶听别人说:“父亲恐是遇到了“什么”,不会回来了。”奶奶哆哆嗦嗦地举起胳膊用老旧的袖角直抹眼泪,祸不单行,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傍晚,奶奶重重滑倒在地上,摔断了腿骨。从此,
奶奶腿跛了!
奶奶颤颤巍巍的跛脚每天在两家之间来来回回走上好多回,半夜再拖着沉重的步子吃力地爬上老楼二楼的屋顶去给父亲“喊魂”。(地方老人迷信的一种方式,认为这样远方未归的亲人能听到呼唤)
漆黑的夜里,北风呼啸。死一般寂静的夜空中传着奶奶声声凄凄的呼唤声……
奶奶更瘦了!
父亲终究是好好地回来了。奶奶心中丢失的魂总算着了地。
只是很多时候,奶奶跛着小脚倚着竹拐,呆呆地立在门口,眼睛直直地盯着前方,她是想早逝的爷爷了吗?
奶奶是在直肠ca等多种疾病的痛苦折磨下走的,我没来得及看她最后一眼。听说走前已吃不下任何东西,只剩下一身皮包骨……除了每次回去会买些补品、衣服什么的,印像中我好像从未给奶奶做过什么,哪怕为她洗双袜子。
我不禁泪流满面:“娭毑,想你了!愿您下辈子不再有病痛、永远不孤单……”
后记:
01.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环境下,一个孤苦伶仃、手无束缚之力的弱女子是如何含辛茹苦、艰难地把俩孩子抚养成人的?奶奶从未提起过。
02.男人一般不善表达爱,对待自己的母亲更是。从小失去父亲、把爱藏在心底的父辈们更是让人心疼。
03.人的一生到最后终将是百尺黄土,一捧黄沙!我们该怎样对待身边人、对待我们的亲人尤其老人?
04.在这有限的生命里我们又如何坚守自己的梦想、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这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