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看到一篇香港凤凰周刊发表的报道,中产阶层的家长们从孩子出生开始,就精心挑选更好的房子、更好的玩具、更好的早教班、更好的服饰、甚至更好的动画片、更好的旅游地……不仅如此,甚至还有所谓“赢在射精前”,“赢在子宫里”的言论,听后让人胆战心惊。

该报道认为,中产阶层的家长们信奉“别人都在努力,你不进步,就是退步”,所以都在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将孩子培养得更为出众,更为“高级”,最终目标是将后代送进比自己所处的更高一级的“阶层”。让下一代比自己更加“进步”,让下一代比自己更为“出众”,似乎就是他们生命中全部的目标。
什么是“进步”?是孩子的能力持续向上发展。什么是“出众”?是孩子的才华高于常人。可在报道中,我们只看到家长简单粗暴地要求孩子只能和会英文的小朋友交朋友;拒绝学费下降因为那就意味着降低生源质量;拒绝国内游因为如果不出国在群体内根本就抬不起头......于是,外教早教班、国际幼儿园、全浸式英语学前班轮番刷一遍,给孩子起英文名,看原版进口动画片,寒暑假带孩子出国游学,逛个动物园轮番指着动物叫孩子说英文,与国际接轨成了第一要务。

仅仅是好的衣食住行条件,就能让下一代的眼界、格局都比其他孩子更宽广、更优秀吗?从家长的种种行动后,我们看不到孩子能力的直接提升,也感受不到孩子的进步到底体现在哪里,只看见浓浓的“攀比”和家长身上巨大的“焦虑”。
所谓的“中产阶层家庭”之所以如此焦虑,本质上是因为他们给孩子的东西已经远远超出他的能力范围了,每一个付出背后都承担着巨大的代价,所以才如此在意,又担惊受怕。他们不能停,也不敢停,只能继续比下去,好像这就能证明他们育儿有功。可他们却忘记问自己更为关键的问题:按照这样的规划进行下去,孩子真的能比自己更加优秀吗?

将所有的期望都倾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情。我们连自己的人生都无法掌控,却还妄想通过为孩子划定蓝图的方式,达到进入下一个阶层的目的,并美名其曰为“投资”。优质教育没有错,希望自己更进一个阶梯也没有错,但如果你把所有的上升期望放在另一样事物(孩子)上,而非自己,那你不是在投资,而是在冒险。换句话说,你已经走投无路,已经失败了,但却不愿意承认,还想做最后的赌博。
生活注定有输有赢,已经将全部心血押在“孩子”身上的家长们,你们敢输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