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砭法案例集李氏砭法学习资料李氏砭法
李氏砭法 | 用客观数据验证“地五会”的神奇

李氏砭法 | 用客观数据验证“地五会”的神奇

作者: 静静生长_ | 来源:发表于2018-06-06 14:03 被阅读6403次
恩师李道政

很多时候,人们喜欢对没有接触过的观点或者事物持观望态度,质疑者众,为什么呢?美其名曰:眼见为实!

事实上,你可能因此错过很多探知未知世界的机会!

实践出真知

今天,想用客观数据记录下这个神奇的地五会!

早上9:30左右,我在进行三级护理查房的时候,患者突然血压下降,75/50mmHg。

该患者为颅脑肿瘤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第一天,我正在为护士们讲解该患者的护理要点,低血压对于这样的病情显然是紧急的,立即通知医生。

经常聆听恩师李道政先生提起,地五会的神奇,具有双向调节血压的作用,我立即为患者点按了地五会,5分钟后,血压蹭蹭上涨,提升了接近20mmHg,在场的护士欢呼:太神奇了!是的,效果就是这么立竿见影!

09:35血压为75/51mmHg 09:38血压为92/58mmHg 单手点按右侧地五会 带着我的护理组长一人一边点按 5分钟后,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同步升高!

再一次,感受到,恩师李道政先生的神威!

李氏砭法 | 用客观数据验证“地五会”的神奇

我们一起来,借用徐萍大师姐的文章,重温一下神奇的地五会的神奇之处吧!

    地五会,经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

       

李氏砭法 | 用客观数据验证“地五会”的神奇

地即土地,地为下,指足部,五即五个,会即会合,分布于足部的少阳经穴有五,此穴居其中,为上下脉气会合之处,故名地五会。

      《释名·释地》:“地,低也。其体低下,载万物也。”《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风行于地。”《备急千金要方》风毒脚气门:“夫风毒之气皆起于地。地之寒暑风湿皆作蒸气,足当履之,所以风毒之中人也必先中脚。”五,数也,同伍。《周礼·地官·小可徒》:“五人为伍。”人头圆象天,足地方以应。本穴为足少阳之气,与其他五经之气会合处也。以此之一,会彼之五,足方象地。本穴能治足背红肿,五趾不能着地,针之可使肿消疾除,站立如常;又其穴为五脏之气所会,故名之。

        地五会名意指天、地二部的寒湿水气在此交会。本穴所处为足背外侧陷者中,胆经上部经脉足临泣穴传来的气血又为天部的寒湿风气及地部的寒冷水湿,穴外天部的飘散阳气至此后因本穴气血的寒冷收引而化雨冷降穴内,穴外地部的溢流水液也汇入本穴,本穴如同五脏六腑的气血汇合而成,且气血为地部经水,故名地五会。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内伤唾血,足外皮肤不泽,乳肿。

    《针灸大成》:主腋痛,内损唾血不足,外无膏泽,乳痈。

    《长桑君天星秘诀歌》:耳鸣腰腿先五会,次针耳门三里内。

    《针经标幽赋》:眼痒眼疼,泻光明与地五。

    《席弘赋》:耳内蝉鸣腰欲折,膝下明存三里穴。若能补泻五会间,且莫向人容易说。

      《针灸甲乙经》:内伤唾血不足,外无膏泽,刺地五会。

李氏砭法 | 用客观数据验证“地五会”的神奇

  地五会穴居足少阳胆经足部五穴(足窍阴、侠溪、地五会、足临泣、丘墟)之中,上下相应。足背外侧部第四、五跖骨间,跖趾关节后方,小趾伸肌腱内侧缘凹陷处。当足临泣下五分。

  据《玄隐遗密》记载,人的身体经脉有"经,络,谿,谷"四大系统,但到容成子的《灵枢.素问》版的《内经》,传承下来的只有经脉这个系统上的穴位,其余三个系统的720个穴位却失传了,后流入民间,部分穴位成为经外奇穴。

        李道政老师通过对谿谷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大量的临床实践,发现了地五会穴的新功能: 双向良性调节血压。这个功能的发现为低血压这个现代医学无法解决的难题找到了正确而有效的方法。

  【注】经言本穴“不可灸,灸之令人瘦,不出三年死”者,乃本穴功用即是沉降各经脉气血中的阴浊,今若灸之则阴浊不降,穴内物质灸则热胀,胀而生风,阴浊之物随风气乱行于人体各部,为气乱,故不可灸。

中医,就是这么自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c30e0d5f9065:谢谢静静老师!受教学习了。
  • a84eb0213de1:静静好样的!继续前行!
  • 南国佳境:又学到一招,受教,谢谢静静老师!我左脚这个地方经常会不舒服,以前艾灸师还帮我灸过足临泣穴😂现在才知道这个地方是不能灸的
  • 赵永忠:学习了。
  • 3顺:中医'就是这么自信!

本文标题:李氏砭法 | 用客观数据验证“地五会”的神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lyb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