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产品经理的逻辑与认知
破界突围之路:关于流程规划的思考与认知(一)

破界突围之路:关于流程规划的思考与认知(一)

作者: 一位流程IT人的心路历程 | 来源:发表于2020-03-12 21:52 被阅读0次

    凡事预则立,而流程建设的“预”,就是事先要做好流程规划。凡涉及规划,都有高大上的感觉,比如企业管理中的战略规划、经营规划、IT规划等。

    事实上,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它从更高、更全面地视角来审视、推演未来要推动的事情,属顶层设计。没有规划,匆匆行事,就相当于不看方向,低头前行。

    规划是有方法论的,非“悟”所能及,需要不断学习、群体思考,甚至要借助专业力量等。但可惜的是,盛行吃快餐、讲究速度的时代,有时会忽略“有谋而后动”。

    近期,因工作需要,对流程规划进行了“理论”上的一些思考和实践,参考了业界基本经典的书籍,主要是:流程再造之父迈克尔.哈默的《企业再造》和《端到端的流程》、AMT咨询王玉荣出版的《流程管理》(第5版)、水藏玺出版的流程优化与再造(第4版)等,以及与同事之间的反复推演和验证。

    流程规划的两个核心动作是:分类与分级;而流程规划的结果是输出流程清单(亦称流程分类框架、流程框架体系),这是流程再造的起点和基石。

    首先,谈谈流程分类,以国内华为企业为例,将流程分为执行类(Operating流程,为客户直接创值的流程,如IPD、LTC流程等)、使能类(Enabling流程,如采购流程等,用于支撑执行类的流程)、支撑类(基础性流程,确保公司高效、低风险运作的流程,如IT流程等)三类流程;

    而美国APQC(American Productivity and Quality Center)将流程分为运营流程(如交付产品和服务等5类),管理与支撑流程(如管理信息技术等7类)共12个流程(2014版);

    国内个别企业也将之区分体系流程(可理解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业务流程)和单项流程(可理解为支撑类流程)。

    个人以为,华为的流程分类比较清晰合理。流程分类背后有个方法论,叫价值链分析模型(由美国迈克尔.波特提出),其核心原理是将企业的经营核心活动区分为基本活动(价值创造活动)与支持活动(支持价值创造活动);

    据此,形成对应的流程分类,流程分类的结果,亦可称为流程架构(框架),也有个别企业称之为企业模型。

    流程框架从横向上保持与战略的协同(而组织从纵向上保持与战略的对齐),流程框架往往映射出企业的一级流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破界突围之路:关于流程规划的思考与认知(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mdgj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