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是了解非洲坦桑尼亚的,坦桑尼亚是由两个坦噶尼喀和坦桑给巴尔小国组成的国家。但老王特别推崇桑给巴尔岛,该又名石头城,是《一千零一夜》故事的原型岛。其是一个拥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城堡。在当时,贩卖黑人奴隶的贸易盛行,城堡即监狱,是用来关押和贩卖奴隶的监狱。桑岛是一个孤岛,所以在当时的奴隶是无法从岛上逃离的。为牢记这段奴隶交易的黑暗历史,人们保存了贩卖黑奴市场旧址,以醒世人。
那里的海豚湾最引人入胜。老王所见到的海水已经变得很深很深的颜色,海底有多深是未可知的,但老王对于自己的水性是有把握的,他不用游泳镜和呼吸器,只穿着脚蹼就沿船帮下水等待。待又一群海豚游来时,老王跳入水中,蝶泳狂游,上下翻腾:上,双臂挥向前方划水,如雄鹰展翅;下,头下臀上再腿向下打水挺腰,如鲨鱼摆尾出水,直游出十几米,然后他埋头深入水面,不惧盐水刺激眼球,睁大双眼看进水下。看到了,第一次的入水,看到二十几只海豚在其身下三米左右的距离处编队游行,它们换气出水时,老王如海豚一样跳出海面般轻盈到海面上换气,他再换自由泳在海面上滑行,随后头入水里观察,又见三只更大的发白色的海豚在身下游动,看到几只白色的海豚在游,当时头脑中复习了海豚水下游泳的姿势,就是这样地翻着肚白游行于水下的,怪不得看到的是白色的呢,原来是海豚的肚皮。继续着追逐,一群海豚从老王身边游过,而其中一只从他身后绕过,还侧眼看了老王一眼,然后转头游走了,好像在说:嘿,这家伙,游得太慢了,差点撞上他。这是老王与大海戏耍最美好的时光。
在岛上有一个龟园。老王在游泳过后,到岛上参观龟园,这里竟然有155岁的大龟,头贴在地面,好似说:你看我活得好累,好烦,好无聊。而其它的龟却在大口地进食,好似在说:好死不如赖活着,该吃吃。老王笑着对牠们说:活就活得有质量呀,但只有活着才可能有活出质量可言的喽。看着牠们背负得重重的壳,行动缓慢却仍能长寿,令人感悟生命在于运动或是在于静止呢?也或许心宁静,命长寿,多运动,保康健。

美好的记忆还有很多的。到了非洲,在完成本职工作后,就要去享受非洲,当然要去看其国家森林公园里的自由自在的动物们喽。那次在完成正式开工典礼后的一个假期,驱车带着老婆就按地图的标识向米咕米国家森林公园进发,一路开心,轻松,下午四点才赶到目的地。本还在心里嘀咕是否会有房间留着呀?是否能够亲眼得见电影电视里表现的那么多的野生动物呀?晚上会吃到什么呀?本计划第二天白天再去观赏动物,但听当地的导游一说,太阳落山时,才是最佳的观赏动物时间,因为天气炎热,所以动物们都在傍晚凉爽些后才出来觅食。看来吉人自有天相呀,没有做任何功课,却赶的正是时候。
找到了自己的住处,直接开始游览吧,毕竟观赏动物才是此行的最终目的。寻一导游,谈好价钱,导游驾上老王的车一路狂奔,直达各处观赏点。看到各种动物一群一群地出现在眼前,老王夫妇欣喜若狂,这是最真的亲历呀。不断地观赏着,他们心里却是想更早遇见非洲大狮子。导游小伙似心领神会,开着开着,他直接从土路上开进了草丛,在老王夫妇还没搞明白是在做什么时,他停下车并指窗外,啊?离车三米外,两只母狮和一只公狮懒懒地躺在这片草丛里休息呢。狮子们转过头来,热得还在张着嘴喘气并看向汽车,似要搞清楚这个移动的大家伙有无危险吧。这实在是太惊喜了,能够如此近距离地观赏狮子,大开着车窗进行拍照,真是难以想象的时刻,这是一次终生难忘的经历。
观赏了十分钟,不得不离开,因为还有河马、鳄鱼、大象群角马群、羚羊群等,等着去继续观赏。回来的路上,导游自豪地问:值不值?老王笑着回答:值!他马上说:你是幸运的人,很多人来这里多少次却都不一定就能看到狮子的呢。哈哈,他这样一说,老王夫妇更开心了,幸运人有幸运事吧。
在非洲,老王也在50岁时,才开始品味自己的生活。夫妻间,在这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欢欢乐乐,hahappyppy的生活中,也许爱情变成了亲情,也许激情不再如年少时,也许磨灭了许多东西……但终归还是走在一道的路上。特别是两人一同来到这异国他乡,共同奋战,如兄如妹,如友如伴,如影随形,总之是离不开了吧。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夫妻的两颗心更近了。回归了二人世界,在国外工作和生活,更让人体会出相依为命,相扶相携的真正意义,更体会到了什么叫举案齐眉,比翼双飞等等这些词汇之精准,言之凿凿。当两个轨道上人共同在一个轨道上跑了二十多圈后,似乎没有理由不再继续跑下去,没有理由不相互追随到世界的终结。在海外的生活,突然拉近了夫妻二人的心,爱也更深了。
老王夫妻俩风雨同舟,虽无富裕家底,但也奔了个全窝出巢,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闯荡世界,充盈着生活的内容,丰富着人生阅历。
生活呀,走运时就去享受幸运吧,不幸时再说不幸运事吧。人生要平静地接受世上所有加注你身上的幸运与不幸运、认可与否定、辉煌与冷寂、离别与心系……人生就这样过吧,爱生活,享受工作,享受生活,也挺好。
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当属犹太人、中国人,但其经营理念和生存观念似不同。在坦桑尼亚,中国人仍是聪明能赚钱的主儿,但当地的经济命脉却掌握在了印巴人手里,这是不争事实。除当代国人到达非洲时间较之晚些年外,还有什么原因呢?
达累斯萨拉姆市是坦桑尼亚的政治、经济中心,在非洲也是重要城市之一。而在达市的富人区居住的则多是印度、巴勒斯坦人,而国人是租住在印巴人的房子里。在达市的商业街,大匾高门楼大门板的店铺是印巴人的,到时开关门,周末放假;豪华门脸的饭店是中国人的,昼夜开业,全年无休。印巴人低调、内敛,国人高调、张扬,被抢劫、被宰客的非国人莫属。正规产品正规营业的是印巴人,三无产品不开发票的是国人。印与巴是世仇,永远对立;国人是“在利益面前,没有永远的敌人”……
请先别骂他“胳臂肘往外拐”,且看事例说话,品味个中一二,换换思维,或许更利于国人融入世界氛围。在老王的工厂设备从国内到位后,却会缺些零部件或其它需要配套的东西,常去市内采购,开始经常会找国人的店里,一是语言相通,可以说清所要采购东西,二是也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但经常反搞不清市场价格如何了。比如购买某一个件,到进市场的第一家中店询价,比如说是10元,但不开发票,开票则要加税钱,一看却是三无产品。说再看看,出来后到第二家,会是同样的情况,但会说我给您8元,如何?再第三家,价格可以讲到6元,如此一再地降价。再去印巴人店里看一下吧,那叫生意兴隆,顾客盈门,同类产品有合格证,10元给开发票。不买,看下一家应该会便宜的吧,到了下家,11元,嘿!再下一家,12元,如此一再地抬价。好吧,回第一家买就好了。后来,基本不去国人的店了。
与当地华人或国人聊天问生意如何?答曰:“还不错,只是咱中国人来此开的店多了,把利给分了,利益薄了,不好做了呀。”不知道这是怎么个逻辑,市场就在那里,需求就在那里,生意做的不好,不抱怨印巴人和当地人的诚信经营,却反求诸己地抱怨着国人扰乱市场价格抢了生意。而国产品真的是便宜呀,把个市场的价格全拉低了,利润都薄了,也自己祸害了自己。
印巴人即印度和巴基斯坦人,印巴人有到哪里就扎根在哪里的观念。他们有钱时,就购置土地,然后盖房子,租出去,既得了地产又赚租金。据说有百套房产的,租金月入百万。国人有钱时,就存起来或拓展其他,国人租房住,即使已经是老坦桑了,一家老少也仍在租房住,把自己只当是当地的人生过客。
印巴人与当地黑人一样地很享乐,开店时间是固定的,正点开门,下班就关张闭业,周日一定要休息,去享受生活。特别有意思的是在店里或展会上,到了他们穆斯林祷告的时间,无论生意谈的如何,管你多大的生意,他们都会停下来,说声sorry就去找个地方并向着某个方向跪地就拜,口里默念。这令我愕然,以我国人的思维模式,有钱不赚王八蛋的呀。市面上,除超市外,所有商场都休业,营业员照样与全家一起度周末。礼拜日休息,是上帝设立了“礼拜日”,就是要让人类有时间休息呀。而唯有国人店任何时间都继续开业,之所以中国人在哪里都能赚钱呀。
这是老王第一次出国,从此,他似乎了解了“融入世界氛围”的先决条件是:要先适应那股“羊膻味(狐臭)”,不然,难以在国外生活。
而在其他第三世界国家里,中国人是可以在那里过得类富人生活的。喜欢!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