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是一个喜欢看书的人,名著、科技、艺术、文学……有意思的书,有用处的书,来者不拒。
可是我发现我看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似乎找不到可以用来看书的时间。
我向往那样一种生活:清晨起床后,吃一点早餐,可以是小摊小贩的豆浆油条,可以是冰箱里热一下就可以吃的面包牛奶,更可以是自己精心烹制的法式早餐。放着舒缓的音乐,整理一下自己的小窝,然后开始一天的旅程:任何上班以外的、靠知识和智慧的、薪资可观的、不违法的工作我都接受;时常回家看看父母,住在一起我也不介意;空闲了和三五好友去旅游;平时就多看看书,写写文字……这叫理想!
人越大,经历的事越多,对这个世界越难以理解,对这个社会为人处世的方法越琢磨不透。我并非厌世,只是讨厌麻烦,讨厌束缚,不愿意去研究那些“大人”的东西,我可能是不够成熟,没有勇气将自己从一个安逸的环境拉出来。
(二)
我想我会是一名作家,因灵感而创作,写什么都好,只要我爱它,大家接纳它;我会是一名懂得输出和输入的作家,背着背包走遍世界的各个我爱的书店,为发现一本可爱的书惊喜不已;我要找个安静的地方坐着,或书店的小角落、或清晨的公园、或余晖下的海滩,认认真真的阅读和摘抄;我会去寻找和我一样爱书爱写作的人,我想要花上一天的时间和他交谈,谈人生谈写作,谈什么都可以;我会开一家小小的书店,自己设计或和我爱书的朋友们一起装潢,店里放上有趣的书:从各地淘回来的、朋友送的、网友推荐的、仰慕的作家的作品……我这么努力,会成为一个好的作家吗,会写出对社会对你有所启发的作品吗?我想会的,毕竟努力的人完全有机会成功!
我也可以自己创业,但我除了一腔热情和使不完的韧劲好像没有其他的资源了:创意、资金、人脉……或许我会有朋友创业,那么我可以加入他们,用我的韧劲创造财富。
但是,我一定会先参加工作的,用我所学的专业知识和社会来一场交易:我付出劳动,他给我生存。我会尽量遵从单位的规章制度,会向前辈虚心求教,会和同事友好相处……但是我必须得在适当的时机抽身而出,来完成上面的一件事。这才是生活的秩序,是刚刚好的生活,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
(三)
很长一段时间了,不知怎么,换了新的环境,身边也有一些朋友,可别人不来找我我大概是绝对不会去找他们的。我性格并不孤僻,甚至喜欢和人交流,可是和他们我竟数次找不到话题:聊感情我算得上一张白纸,聊童年我实在是不想提起,聊吃喝玩乐我更是不在行,所以大部分我是一个倾听者,别人觉得没意思我倒是不介意多了解了解他们;我喜欢啥,聊人生、聊三观、聊兴趣爱好……别人又该不乐意了。为了避免相互折磨,我索性不主动找人说话了。可是孤独它是一个奇妙的东西呀,很快我就发现我竟没有几个亲近的朋友可以说说话。你说不必担心,只是没有遇到志同道合的人而已,可我不能如此安慰自己,那么多人都可以找到知己,唯独我例外,不是太奇怪了吗?
刚刚我读完了晚情作家的一本书《做一个刚刚好的女子:不攀附,不将就》,内容大多关乎婚姻家庭,但我却受益颇多。笔调温婉如同她本人,将人生的诸多矛盾和生活哲理娓娓道来,但我欣赏更多的是她这个人:对待生活有自己的态度,她的智慧和认真若能学到一二我想就可以少走许多弯路。心里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感:放松、豁然开朗、开心……她说,“我们不用刻意去结交一个人,用时间提升自己,待到时机成熟时,会有一大批朋友与你同行”有点想哭,并不在意是鸡汤还是真理,因为它足以感动一个灵魂暂时孤寂的人;她说“面对误解和攻击,我们唯一能够做的只有两件事,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和让时间来证明一切”,这或许并不是多大的智慧,但却需要这样一个人在适当的时候提点我们。一个让人如沐春风的女子,用自己的人生态度告诉我们生活要过的“刚刚好”。
(四)
我想我现在有点恐慌,偷偷的拿了一块时间来做我爱的事:读书和写作,可我本不应这样度过,因为还有更要紧的事需要这一块时间,让我有点不得安宁;但也是难得任性,不免掩嘴偷笑,暗自窃喜;我想我正是在和生活抗争,做为一个暂时的胜利者,不,不是的,“循规蹈矩”的生活是我的本分,因为人呀,你得知道在什么阶段应该做什么样的事,这样日后才可以真正的随心所欲,对内心抗拒的事物say no.在不该享受的年纪享受,在该学习的年纪做其他的事终会得不偿失。
人生阶段犹如自然规律,不同定位的人自有该做的事,我们确实是自己人生的掌舵者,所以要学会:比幸运的人普通,比普通的人幸运,过一种刚刚好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