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如何为写而读

如何为写而读

作者: 思悟_0a4b | 来源:发表于2017-12-09 21:49 被阅读0次

如何为写而“读”

鲁讯先生说:“倘只看书,便只变成书橱。”

阅读,看起来是每个识字的人都具备的一种能力。又有多少人具有一双X光般的透视眼,能够迅速掌握一本书柔软表皮下的那套骨架,进而真正咀嚼和消化一本书?

在这个被各类信息淹没的时代,掌握阅读技巧的“新型读书”尤为重要。身为效率专家,原尻淳一通读了百余册教授读书方法的书籍,去粗取精,终将亲身实证有效的内容整理成了这本书——《高效能阅读》。他提出,我们之所以探讨这些读书方法,终极目的可能都要归结为“自己写书。”

很多人都读过艾德勒和范多伦合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该书初版为1940年,堪称经典,但书间夹杂了一些艰涩难懂的“硬骨头”,如科学原理、专业术语等,难倒了一批知识储备不足的读者。

《高效能阅读》文字简洁,89个读书技巧,基本上篇幅控制在2页内,小到读书辅助工具的选择,大到个人云端数据库的建立,在贴近生活中让“知识立体化”。在体现作者阅读智慧和生活哲学的同时,也帮助读者从整体上提升阅读质量。

该书分为4个部分,分别是读书初级篇、读书中级篇和读书高级篇和读书产出篇。

第一部分:读书初级篇:从不爱读书——喜欢读书——沉迷读书

有了兴趣才有行动,有了行动才有学习。怎么提起阅读的兴趣,从不爱读书?

一是找到读书的“内在动机”。读书应以自己的好奇心为原点,从感兴趣的地方入手,一句话、一个故事、一段感悟、一个问题的探究,羡慕别人的渊博学识......对有趣的事情进行深入发掘,那么就要通过阅读来吸取信息了。

二是降低读书的门槛。比如听书,同时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比如主题阅读,给自己定一个现阶段比较感兴趣的主题,比如从名人的薄书读起,比如斩断“必须从头读到尾”的束缚观念,消除厌读心理。积累了足够的充实感,再尝试迈向下一个台阶。

三是沉迷读书。

一种是学会绕道读书。不直接先读原文,做个“追星族”,试着将感兴趣的对象换成作者本人,找到他的趣闻轶事,通过社交媒体找到他的影像音频、关注他的言论。从人的兴趣转为书的兴趣。

另一种是进入专注状态,把读书看成生活高级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创造读书的氛围。有条件的可以在家里建造“图书馆”,沙发、音乐、咖啡、书架,没条件可以在餐桌下摆放隐藏式书柜、可以到书店、图书馆、签售现场去感受,要把为读书而进行的环境整备当作一场愉悦的演出。

 

第二部分:读书中级篇:扫读——略读——精读

一、 扫读:进行目录读书。仔细阅读目录,选定自己该看的章节。核心在于寻找关键词,预判自己应重点阅读的部分,关键点要把自己当成作者,想象自己会写什么内容。

二、略读:根据目录,对特定章节进行“跳读”,果断切除不必要内容,在“这里必须读”的位置上作好标记。对无趣的书应立刻停止阅读,至少先让它在书架上沉睡起,等待你觉得有意思的那一天。

三、精读:仔细阅读标记的前后部分,找出“差异”。将意见、新的假设、或创意写在书页的空白处。

松岗正刚的标记术指出:第一点是标记关键词和人物名,在重要的文句下划线。第二点将关键词和划线部分联接起来,表明关系。或对立,或递进,第三点是基于该结构,写下自己的疑问设计和新的创意。

作者将阅读过程中的小技巧也做了分享,如作标记的便利贴的牌子、材质、用法,提高阅读速度的软件,利用“读书套件”抓住间隙时间,通过在亲密友人中找到自己的读书家导师,不同的体裁领域有不同的导师。舍得逼自己”的还可以加入知识付费的群组,在有老师指导、同学交流的情境中组队学习,共同成长。

第三部分:读书的高级篇:确立自己的专题——解剖读书术

一、确立自己的专题:叔本华说,不要忘记自己思考的习惯。

通过笔记积累,升华为属于自己的诀窍。理解就是把知道的知识转换为自己的东西,实现态度的转变。

本书提出“通才”和“专才”两个概念,即在水平方向上阅读所有专业领域的书籍的“通才”,在垂直方向上深化特定领域的“专才”。过多依赖读,就会丧失思考能力,彻底贯彻垂直型阅读,才形成“思考的主场”。

按照黄金投资比例,他建议业务书籍投资70%,对支持业务领域或可能成为新业务的参考文献投资20%,余下10%分给完全未知的书籍。

二、解剖读书术:

坚持解剖有以下三个原则:能否用作产出内容和结构的范本?能否用作说服材料(数据)?能否用作产生的设计范例?为自己的产出收集大量可供参考的样本。

“菜谱信息”:光有之前的大量积累还不够,记得勤做版本升级,通过总结提炼有益于未来的经验智慧。

“食材信息”:时刻要求有新鲜度。已在媒体上发表的信息属于二手信息,靠自己获取必要的靠得住的信息为一手信息,当今时代,靠一手信息决定胜负。

“装盘信息”:学习设计与布局,设计能够体现一个人的个性。结论的呈现方式、照片和图片的展现方式、文字的分配、颜色的区分使用等,都应该作为设计范例收集。漂亮的设计能触动对方。用烹饪来比喻,可谓是装盘的样品集合。

第四部分:读书产出篇——构建用于产出的数据库

在如今的时代环境里,任何人都能用智能手机迅速构建一个小型数据库,上传资料时为每个领域和主题分别设定标签,即可维系笔记信息之间的联系。

数据库管理靠“标签”和“时间轴”,一旦到了产出的时候,把必要数据统一放在一个文件夹里。最后,作者建议,产出的时间应集中在早晨,这是天才学者的习惯性技巧。

作者也提出,此书既是读书术的阶段论,又是窍门、习惯、技巧的综览,自由判断能不能用。

斋藤孝先生说:“书是做为读物而存在的。这是普遍的看法,然而在我看来,书是为了读后“著书立说”而存在的。”

最悲观的不过是,作为产出者的你,只有自己一个读者,无论怎样,首先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打开方式,踏出开拓之步。

   

     

   

相关文章

  • 如何为写而读

    如何为写而“读” 鲁讯先生说:“倘只看书,便只变成书橱。” 阅读,看起来是每个识字的人都具备的一种能力。又有多少人...

  • 还原论语真面貌 拼读智慧大不同-12

    第12课 何为仁 何为礼 内容: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yue何?”孔子说:“做人不仁,为什么要去...

  • 为读而写,为写而读

    现在脑袋消化吸收太差,感觉每天的阅读对写作没有起到多少作用! 别人都学习高倍速阅读法,可以一目十行,一两天读一本书...

  • CopyOnWriteArrayList源码分析

    如果要并发读写,如果用synchronized和ReentrantLock那会严重阻塞 读-读,读-写,写-写。如...

  • 从书中悟人生——各持异议,不必求同!

    因《围城》而晓钱钟书,因钱钟书而识杨绛,因杨绛而读《我们仨》,因《我们仨》方知何为相濡以沫的厮守,何为羡煞旁人...

  • 荐书《小学生如何写好作文》

    梁晓声老师说:“读与写这两件事,如歌与舞——歌而纵情,不禁舞之;读而有思,不由不写。对于过去的人类,写作曾是...

  • 为写而读

    ——《从“小”读到“大”》读感4 没有阅读,就不可能写作。个人觉得,这说的有些绝对了。写作内容来源很广,生活中的所...

  • 为写而读

    在《快速阅读术》一书中,作者印南敦史认为只是长时间吸气而不呼气的话,会很憋闷难受。读书同理,只一味、连续地读而不写...

  • 钱穆:有目的有意义的人生

    文/钱穆 整个自然界像是并无目的的。日何为而照耀?地何为而运转?山何为而峙?水何为而流?云何为而舒卷?风何为而飘荡...

  • 何为写

    一横一竖一撇一捺,一个偏旁,一个部首,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一段话,一个小节,一个段落,一篇文章,一本书。 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为写而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mwp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