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日常随笔记石榴花开
明朝三大案之国本之争

明朝三大案之国本之争

作者: 贝全部出售 | 来源:发表于2020-06-26 07:52 被阅读0次

在明朝,国本之争又称争国本,是明朝明神宗册立太子的问题,由于中国古代历来有“太子者,国之根本”之说,所以被称为国本之争。

当时有两派分别拥护皇长子朱常洛与福王朱常洵(郑贵妃所生)争夺太子之位。

朝廷大臣按照明朝册立长子为太子的原则,按照惯例,大多拥戴皇长子朱常洛,向明神宗建议立长子为太子,然而明神宗不喜欢宫女所生的朱常洛,却加倍宠爱郑贵妃,并且有意立郑贵妃的儿子朱常洵为太子,这个想法受到大臣与慈圣皇太后极力反对。

由于这些原因,所以明神宗故意迟迟不立太子,这时候的群臣们忧心如焚。朝中上下也因此分成两个派别,明神宗与群臣争论达15年之久。直到1601年,朱常洛才千辛万苦的被封为太子,而朱常洵被封为福王。

按照明朝的惯例,首封的王要立刻前往封地,但是,这个福王却迟迟不离京就任藩王。直到梃击案发生,舆论对郑贵妃不利后,福王才离京就藩,这时候的太子朱常洛的地位也因而稳固。 

至此,国本之争前后争吵达15年之久,为了国本,无数大臣被斥被贬被杖打,就连作为皇帝的明神宗也是身心交瘁、那个郑贵妃就更不要提了,整日里悒郁不乐,再也见不到儿子了。此刻的整个大明帝国被“国本之争”搅得不得安宁,到福王朱常洛离开京城之后,才算告一段落。

争国本的官僚多是后来的东林党人,也只有东林党人才会为这样的争端乐此不疲。这次的斗争自然是东林党人胜利了,皇帝输了。

但是,这次的国本之争,使得明神宗悲痛欲绝,明神宗感到自己虽贵为天子,而却被一群臣子所制,最终和大臣闹掰,每天都看这些大臣不顺眼,同时,也逐步对朝政失去兴趣,开始慢慢的怠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明朝三大案之国本之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noa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