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岁月如歌百谷集首页之约
【乡土.军旅】岁月如歌| 第一章 出生和名字

【乡土.军旅】岁月如歌| 第一章 出生和名字

作者: 军中曙光 | 来源:发表于2017-12-29 16:42 被阅读687次

第一部  筑    梦

—— 初涉社会和成长

人类的繁衍生息,是社会延续发展的必然保障;为了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在漫长的岁月长河里,曾有许许多多的人们留下了他们不朽的丰功伟绩!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大家更是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谱写了祖国日益强大和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从而他们中间的很多人,也是丰盈了自己的如歌岁月!

第一章 出生和名字

在人类的历史上,人们向来以多子多孙视为荣耀和福气,这也是古代家族制得以源远流长的根本原因所在。因为子孙后代是人类生命延续的标志,也是幸福生活的资源保障。

在安徽省中南部,有一个风景秀丽的村庄。1969年末的一个清晨,村庄上空正飘荡着激昂的《东方红》乐章。

上午八点多,村里的老王家一片忙碌:他家的儿媳要生了。接生的婆婆手捧婴儿,忙不迭报喜:“哎哟!是个小子,是个带把的胖大小子!”

孩子的母亲刘英,疲惫不堪的脸上露出了浅浅笑容。她仿佛忘了分娩时的苦与痛,因为这个小生命的到来而倍感欣慰和值得。

孩子的奶奶(王杨氏,下文统称“老太太)笑不拢嘴,脱口而出:“好,好!家里添了劳力,添了一个男子汉!”

老太太快速接过婴儿,一边亲自予以擦洗和包裹,一边仔细端端详,喃喃自语:“呵呵,看这胖嘟嘟的小东西,眉宇之间长得——多像他的爸爸王永前!”向来威严的她,此刻喜笑颜开,频频向儿媳投以嘉许的眼神!

乡村的人们朝夕相处,互动频繁。大家对于村里的大小事情,或每家每户每个人,基本都能做到心里“门清”——这种现象奇特而正常,大家都是透明人,相互没有秘密可言。

眼看春节临近,加上农闲季节,所以多数村里人还是悠闲的窝在家里。闻听新生婴儿的响亮啼哭,以及传来的方位,大家都晓得是哪家添了“新丁”。乡邻们不约而同走出家门,纷纷结伴,贺喜去了。

王家老太太时年五十多岁,面容端庄,眉目温和,头发盘扎整齐,衣裳素雅洁净……她面对陆续前来贺喜的乡邻,开心欢笑,不停招呼:双手忙着递烟,端茶;一双小脚犹踏“风火轮”,飞速地跑来跑去——整个人的身形都在飘,几乎没有沾地的痕迹。

开心忙碌的老太太,思维清晰。她一边细心照顾儿媳刘英,以及刚刚出生的孙子,一边安排人手前去给儿子和媳妇的娘家人报喜。给儿子报喜的是本家侄子王永国,她特意嘱咐:“大侄子,一定要记住:让你哥哥多买些糖果和烟酒回来!”

王永前当时在地级宜城市的纺织厂上班,距家路程约有一百多里。因为交通和通讯都不发达,报喜的王永国只能带上一些干粮和水,然后从小路步行前往。

王永国沿途快步疾走,用了十多个小时,方才完成报喜任务。得知自己有了儿子,王永前开心不已,且不断道谢:“兄弟,辛苦啦!”然后,他从食堂端来满满一瓷缸米饭,上面扣着红烧肉。

又饥又累的王永国,快速消灭了眼前的美食。后来,他多次感慨:“当时的年代缺吃少穿,能够吃饱穿暖就是最大的幸福,所以那顿饭菜我吃得最饱最香,一辈子忘不了!”

通过这次报喜,王永国对这孩子的出生日期,居然有着清晰的记忆。对方从小乖巧,让人喜爱,他们二人后来多有交集。以至四十多年后,每逢对方生日,他必电话送上祝福!

人类历史上,多子多孙曾是多少人魂牵梦绕的理想和幸福;然而今天世界人口的出生率却是急剧下降,因为很多人的思想都产生了巨大变化:或是没有精力和时间,或是认为生不起、养不起!

人类从来都是崇尚多生多养的。以至于过去的很多家庭,常常会有几个,甚至十多个孩子的生养。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指责当时的避孕措施难以实现,并且质疑:“既然如此,那人类岂不人满为患了?”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话题。在过去的岁月里,人们虽然能够多生多养,可因为贫穷、饥荒、战争、疾病、天灾等种种原因,所以最终能够顺利存活下来的孩童却是很少!

说到这里,大家需要感谢伟大的党和国家!因为自从建国后,我国人口便得到了翻倍增长,而且成活率极高;尤其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是我国人口增长的高峰期;并且这些人都见证了祖国的发展和富强,更是参与了其中的改革开放、享受了科技进步所带来的诸多先进成果!

话题扯远了,回归正题。王永前见到新生儿子,内心充满愉悦和自豪。尽管在这个儿子的前面,他已经有了女儿王亚琴;同时,他也接受了男女平等的新思想,但再有血脉的延续,还是开心!

开心之余的王永前,对爱人笑说:“刘英,你是老师比我有文化,就给儿子取个名字呗?”

“你是孩子的父亲,名字还是你来取吧。”刘英含笑推辞。

“儿子,看来你很调皮,连妈妈都不愿给你取名字了。”王永前用手轻弹儿子的脸颊,嬉笑逗语。

“谁说我不愿意来着,他可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刘英急急嗔答,然后稍稍沉吟,用略带征询的语气问:“儿子出生的时间是在早上八九点钟,有着旭日东升和曙光初现的意味,我看就叫‘曙光’吧?”

“曙光~~曙光~”王永前认真口诵两遍,然后点头笑语:“儿子,妈妈给你这个名字取得好,以后你的名字就叫‘王曙光’啦!”

至于大孙子叫什么名字,老太太开始没在意;管他叫什么,就连叫“阿猫”“阿狗”都行——名字越贱越好养活,反正只要孙子一切都好,就行!

王永前夫妇对他们给儿子所取的名字,一直非常满意。但孩子长到五六岁时,老太太却擅自将他改了名字,叫做“王森林”。

原来,当时村里来了一位算命极为灵验的瞎子先生,老太太出于对大孙子的关心,于是求其算了一卦。通过生辰八字,瞎子先生测算:“这孩子五行缺木,为了防范未然,名字中应该有一个或多个‘木’字出现。”后来通过捏骨(手骨和面骨),瞎子先生沉吟说:“这孩子的手又软又松:‘软’,软得捉不住锄头把儿,所以未来不会插田做农活,应该有份不错的前程。‘松’,五指松得攒不紧拳头,首先说明此人心善,大方且不小气,更没有伤人或害人之心。其次,代表不能聚财,虽说一生可以生活无忧,但在五十岁以前基本没有积蓄。俗话说‘相由心生’,此小朋友的面骨,端而正,既有正气亦是俊汉。若是在以前的年代里,他成年后会有四房以上的正经老婆……”

利用传统的易经给人看相或算命,在历史的各个时期都是屡见不鲜,但老太太通过算命而给孙子改名字,这让王永前夫妇觉得荒唐,并且哭笑不得。他们夫妇二人都是党员干部,自然不会去相信算命先生的一番鬼话!他们开始不太乐意,与老太太多次沟通,仍然无果。私下里,他们相互安慰“名字仅是一个人的称谓罢了”,终是遂了老太太的意。

王永前夫妇对老太太的妥协,出于孝道。其实,这里还有一层更深的原因:家里的这位老太太,虽然只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但她的人生经历充满了苦难和传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亭玉子:我其实很好奇,也很佩服军叔,从年少到如今,所有的故事,所有的经历,所有的场景和细节,你竟然记得如此清晰。真是太厉害了,怎么记忆力可以那么好💐💐💐💐
    军中曙光:@亭玉子 人,各有所长嘛,你的感悟我也学不到的;不过,我对你有个请求,等我的小说结束时,你得给我写个总结哦——本来这个应该我自己来写,但你作为一个旁观者写出来的东西会更加客观......不许推辞哦!——相信都会受益的 !
    亭玉子:@军中曙光 哦,原来如此,不过也还是厉害的,如果是我呢,我就写不出来,特别是对于叙述类小说类故事类的文章,真的是不来电。哈哈😄
    所以呢,每个人有各自擅长的东西,找到自己喜欢并且感兴趣的,就是最好的。
    军中曙光:@亭玉子 道听途说加记忆,再加日记呗
  • 奇宁:改的很好,其中父母与奶奶之间观念的碰撞以及一碗红烧肉、一碗大米对堂叔的记忆,给读者印象特深👍
    军中曙光:@奇宁 夸得不好意思了:blush:
    奇宁:@军中曙光 对,文笔通畅
    军中曙光:@奇宁谢谢兄弟, 我关键认为顺口了一些
  • 熏衣草的清香:文章从主人公王森林呱呱坠地,一家人忙碌而欢喜的场景,写到后来取名改名,写得很生动!👍👍👍🌸🌸🌸🌸🌸🌸☘☘☘☘
    军中曙光:@熏衣草的清香 致谢!
    熏衣草的清香:@军中曙光 不客气弟晚安!🙏
    军中曙光:@熏衣草的清香 谢谢姐姐的鼓励!
  • 甄珍妮:遥远的记忆🌺开启不一样的人生🌺
    甄珍妮:@军中曙光 厉害呢😊功底深厚。可见线下也是文职吧😄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
    军中曙光:谢谢您的从头阅,这可是我目前唯一发现的读者,首先致以深深的敬意!
    若是可能,敬请多提宝贵意见!
    我以前从来没有写过文章,只是从去年的八月底才刚刚开始,当时可是连字都不会打的...只是因为胆子大,才敢胡咧咧,见笑了:blush:
    军中曙光:@甄珍妮 谢谢朋友,用心的点评!:pray:
  • 375260c2bba0:是回忆,是温情,是战友之情......
    军中曙光:@JilyBlue 知道了,谢谢小周同志!
    :smile:
    军中曙光:@JilyBlue 谢谢,你是?
  • ab1860d06686:好!
    军中曙光:@袁向阳 哥哥好!

本文标题:【乡土.军旅】岁月如歌| 第一章 出生和名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ntwg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