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一点红学

作者: 相忘于江湖的刘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17-04-18 12:37 被阅读114次

也谈一点红学

从林黛玉被“裸死”谈起

也谈一点红学

      李少红版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死了,死的赤条条,死的了无牵挂。玉体横陈,香艳夸张。面色红润饱满,安详自然。关于这段戏的优劣,在这里我不想多说,相信大家会有公断。一万个观众眼里有一万个哈姆雷特。大概是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认识吧。学术允许不同的声音。纵观翻拍的名著,让大家满意度高的不多。最好的程度就是差强人意。但总不能以亵渎名著为代价吧。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林黛玉到底应该怎样的死法?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昆曲中这样唱道。林妹妹本是天上的绛珠仙草,落在凡间。自是人间不曾有。她的形象代表这美丽聪颖,高贵自尊。是诗意的生存形式,是完美的典型。林妹妹是生活在精神世界,是脱离凡尘的精灵。

     要分析一个人物,还得从人物的形象入手。

     从林黛玉的出场看,已是超凡脱俗了:“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也谈一点红学

      一开始曹雪芹就给了她一个诗意的定位:才情超凡,愁情满怀,多病之身,美丽之人。一个过气贵族的遗孤;一个寄养在贾家的妹妹。

     林黛玉的一生都是一个诗意的存在,在贾府的生存环境里,她像一只无助的小鸟,孤立无援。诗歌是她抒发内心的唯一途径。她把爱情写进诗歌;把悲苦写进诗歌。她为秋风吟咏,为落花举哀,为秋菊嗟叹,为柳絮悲鸣。

     黛玉葬花,多美的行为艺术啊!落英缤纷,阵阵桃花风前落。一肩挑锄,挂着小小的花囊,手里拿着花帚。在花间边唱边葬花。她说“有人家的地方什么没有,仍旧把花糟蹋了。”在花园一角辟一个冢,“花瓣装在绢袋里,埋在那里,日久随土化了岂不干净”。多美的创意,多么诗意的行为啊!不受人间芜杂的侵扰,保持自我的美丽与芬芳。质本洁来还洁去,不叫污淖陷渠沟。如此质地的高贵精神,会选择怎样的死法?

       红楼博大,宝玉是黛玉的唯一知己,是超越物质的精神境界的知己。林黛玉把爱藏在心底,把爱写进诗歌,在沾满泪痕的绢帕上,倾注了少女所有的爱恋,这爱同样是超越凡俗的。

      随着贾府的没落,“飞鸟各投林”,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宝黛的爱情也走到尽头。黛玉的死似乎是早就注定了的,所谓泪尽而终,偿泪而还。生命的最后时刻,在贾府上下的"阴谋"里,林黛玉成了殉情的荆棘鸟。用尽所有的爱唤出一声长鸣!这样的她会怎样的死去?

也谈一点红学

     作家三毛是生活在梦境与理想中的,她选择了自然的冥归。林黛玉的死何尝不会是自然的一种归去?

     在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中,特别设计了焚稿断痴情,魂归天外的情节,甚至让潇湘馆鬼哭。无疑都增加了原著的悲剧成分。在临死的时刻还喊出:“宝玉,宝玉,你好——”这样回味悠长的语言。让读者扼腕,让读者垂泪。

     在后人的赏析中,有不少人倾向与黛玉是自杀而亡的,所谓“野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试想,让泪尽的黛玉,在满月的晚上,在宝玉娶亲的锣鼓声里,一步一步的走向湖底。质本洁来还洁去,会是怎样的一种震撼,怎样的一种动人心魄!尽管这听上去很残忍。

     总之,林黛玉的死去,应该是一种高贵的回归。不应被裸死,而且死的那么露骨,那么低俗,那么没有尊严!因为她是林黛玉,是爱的化身,是美的灵魂。赤裸死去的是革命者马拉,可马拉不是林黛玉!

      李少红版的林黛玉死了,但愿是最后一个为名著殉葬的角色。

相关文章

  • 也谈一点红学

    也谈一点红学 从林黛玉被“裸死”谈起 李少红版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死了,死的赤条条,死的了无牵挂。玉体横陈,香艳...

  • 红学,不谈民生谈鬼神

    红学,不谈民生谈鬼神 有人说,红学会存在的价值和目的是什么? 有人说得更加直接,如果没有官方资助,...

  • 红楼随想录|| 谈谈红学

    一、“红学”是一种什么样的学问? 何谓红学?简单一点说对《红楼梦》和相关内容的研究,都属于红学的范围。 对“红学”...

  • 百年红学

    百年红学 一、红学由来 本篇主要通过查询资料对红学的概念,发展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所谓红学...

  • 浅读《刘心武续红楼梦》

    之所以谈浅读《刘心武续红楼梦》,实在是因为红学研究横亘数年,实难以我学识不足的浅薄见解去侃侃而谈。 我对《红楼梦》...

  • 也谈一点爱

    爱是整体,我们只是碎片。 ——鲁米 几年前从张俐老师的文章才知道,圣瓦伦丁节,原本并非只是歌颂爱情的节日,而是涵摄...

  • 红学最大的两个派别:索隐派、考证派的百年恩怨

    红学史上影响最大、实力最雄厚的红学派别是考证派红学。从胡适、俞平伯到周汝昌,他们的观点基本上占据了红学的权威地位。...

  • 半途哲人、文学家、红学家唐国明:有我们的坚守,明天,也许人类会好

    半途哲人、文学家、红学家唐国明:有我们的坚守,明天,也许人类会好一点 ——————————————————————...

  • 俞平伯“红楼梦”研究趣味说探析

    01 俞平伯是“新红学”的代表人物,这一点已得到红学界的公认。俞先生一生对《红楼梦》付出了很多精力,一生都保持高度...

  • 谈流量,一点也不俗

    流量时代不玩流量,就像高铁时代还在赶马车一样 01 流量来了,福如东海常流水 前段时间,我所在的城市也紧张了起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也谈一点红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opf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