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J-262,斩钉截铁的信仰包含着非生即死,一定会通过情绪来起到加强意志的作用。
XJ-272,难怪中国的道德要x在x边讲,没有宗教约束,政治又要人服从,势必要极强的道德来加强人的价值,让其中之人感到满足满意。但这样却整体上将人驱入平庸化而无创造力,只是活在看得见的虚无之中,这恐怕也是为什么佛教能大举入侵中国文化的原因,因为人们并咩有坚定的信仰,当得不到物质,感到痛苦,便自然会感触到物质本身也只是虚幻,这正说明中国文化的本质可以无缝衔接佛教价值观。
似乎可以通过人的情感以及价值观,意志来作为切入世界各大宗教为人提供价值以及作为文化支持的发展状况。
XJ-279,现在要做的是消除任何超验的内容,没有上帝,没有天人合一,没有境界,有的只是美作为工具的享受,有的只是在美中体验到纯粹的自我。
XJ-287,所谓感性应该只是通过外在的影响将一些行为、观念内化到大脑的无意识之中,以至于相关行为以及观念一出现时便导致人会有相关的情感反应,但对人内化越多,便越跟情感相连,越难或很不可能通过理性挣脱,因为它已经深深塑造了大脑的情绪反应。
XJ-290,以情感为满足的文化都不可能有冲动力体现,多数人都只是被动生活着。
XJ-302,也许教育更重要的目的就是要人在大学毕业时能够理性规划人生,它远不是一份纸质文件,让人的理性脱离社会现实,而是要人明白自己的使命感以及方向,让理想不是悬在高空。
XJ-309,荣耀应该有,但没有信仰的伦理如何培养荣耀,?它只会蜕变为一种获取实利的手段,即便不是个人的虚荣心,恐怕也只是一种内在的优越自豪感,本质上无法让人肃然起敬,因为它只是一种美德,却无法跟人的价值观深度契合。
XJ-310,随遇而安是人的本性所致。
XJ-311,道德能真正变成美德,它一定不是一种实利手段,只能停留在注重精神的伦理,如果伦理只是看重物质,道德只会始终会被沦为一种获利手段,当利用它不能获利时边可以将之抛弃。中华文明有一点优秀的地方在于,对孝敬父母做到了精神,但这也只是基于请安的本质以及物质保障而已,并不是真正的实现自我。当然西方的历史整体上也只是投入上帝的怀抱,人的自我实现只是它的附属品。
XJ-317,宗教本质上也只是利用了人的心理以及精神的需求。
XJ-91,在物理学将物质探究到终点之前,无论唯物、唯心、还是不可知论者,对自己的人生以及世界的看法,要么坚定,要么模糊,要么同一、要么混乱,但无论是哪一种都得采用信仰的方式,最终诉诸于情感中的肯定。所以,只要人存在,只要有恐惧,神就不会消失,但随着物理不断深入,物质的发展,人只能无比的偏向唯物,这是人性的基础,即便有神,但那也只是个人在个别场景中的需求,实际上人的安全越来越有保障,对神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小。
XJ-443,诚信通过宗教的约束力远比作为一种美德更强,尤其当道德成为获利的工具的的时候,其实如果没有宗教信仰,宣讲道德如何才能变得圣神,而不是作为一项功利性原则,在实利之中这样的人看起来只是未经理性而被动跟情感相绑定而已。
XJ-449,有上帝的监督,博爱也比口头道德的宣传更加深入人心
XJ-453,新教伦理有利于个人主义,打破家长制、威权主义,跟我要做的一样。
XJ-454,多数人拥有的不正是伪善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