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一次排队是2018年4月7日,施小炜签名村上春树著作的《爱吃沙拉的狮子》。
(*施小炜:翻译家、学者;村上春树:日本著名作家,代表作有《挪威的森林》、《1Q84》、《没有彩色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等)

2018年4月7日,受无锡村田公司工会的邀请,我出席了村田公司举办的首届读书节开幕式活动。开幕式上施小炜教授分享了《村上春树的零时代》,讲述了村上春树成为作家之前的零起点:读书、音乐、猫。
零起点让我想起了另一则故事。
一个弟子拜见禅师:“师父,为什么我觉得自己这几年来总是没有长进?”
师父笑着说:“先喝杯水吧!”于是拿起桌上的茶壶往杯子里倒水。水很快就满了,但禅师却仍不罢手,继续往杯里倒水。
弟子提醒他:“杯子已经满了。”禅师意味深长地对弟子说:“再倒一些吧,说不定能多一些呢!”
弟子笑着说:“杯子已经满了,你再怎么倒也不能增加杯子里的水。”
禅师说:“这个道理你也懂呀,可是你为什么还来问我呢?”
弟子终于醒悟,自言自语说到:“是呀,人生也是如此呀,心里装的东西太多了,自然而然就装不进去其他的了。”
禅师进一步解释道:“生活也如此,你想获得更多的东西,心里就需要舍弃、放下一些东西,以零起点去学习和接纳新的事物,人生才会越活越精彩。”
零起点让我想起一个牛人---鬼才画家:黄永玉
1924年,黄永玉出生于湖南常德。没有美术基础的他,靠自学成才成了画家。
他,32岁,版画《阿诗玛》轰动神州;
他,50岁,考驾照;
他,60岁,为纪念自己的猴子,一张猴票暴涨30万倍;
他,90岁,还在开个人画展;
他,93岁,飙法拉利,收藏名车一大批;
他,中国国家画院首批院士;
他,永远的老顽童、段子手。
(百度图片:黄永玉,画中的注解挺有趣)
读书节结束之后,村田公司为施小炜教授举办了签名售书活动。我选择了《爱吃沙拉的狮子》,是被书的介绍吸引了:
『时常有人问:“你可真有东西写啊。就不会话题枯竭,陷入窘境吗?”我不记得有过“哎呀,这个礼拜写啥好呢”的烦恼,只是不知何故,往往在将要入睡前,才想到“啊,这个也得写一写”的新话题。一想到便赶紧拿笔记下来就万事大吉了,可我不是昏昏欲睡吗?辗转难眠的夜晚对我来说,简直就像爱吃沙拉的狮子一样罕见。』
在排队过程中,看到一长条的队伍,心想在中国到哪儿都要排队。排队一方面意味着规则,人们公平地以时间的先后次序为规则,所以对插队这类不遵守规则的人非常感冒。排队另一方面意味着效率的提升。每年公司体检时,一楼医务室抽血、B超、心电图等处都乌压压排满了人。此时我的策略是挑排队时间最短的项目先进行体检,因为依次从等候时间较少的事情做起,就能使总的等候时间最少。除此之外,作为体检的主管部门,如何科学地增加人手也是提高效率的手段之一。
比较有意思的是,每次排队我会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我要排队?”这个问题不是说我要什么特权,而是提醒自己的从众心理。
“从众”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通俗地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就这么认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跟着这么做。“这本书真的对我重要吗?”、“施小炜的签名真的对我有益吗?”、“等待的时间对我来说有价值吗?”这是我在排队时,对“从众”,自己独立思考、综合评估的“反从众”。其实“从众”、“反从众”都有它们的积极面,也有它们的消极面。我们要培养的是独立分析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