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粮食的故事

粮食的故事

作者: 椒乡书生 | 来源:发表于2017-06-28 20:32 被阅读0次

        多次到王青,今天心情大不同。

       以前是作为新闻科的一员,担负着写新闻、发报道的任务,今天主要是采风,当然需要换一个视角。

         于是突然发现了粮食。

        起因是在王青村的石磨坊。

       这是一个农家小院,门向北开,两盘石磨摆在院子中,一台保留着两个把手,另一台只剩上下两扇磨盘。

        “来,咱试试能不能推动。”清风倡议。

       “好!”我响应。

      很重,但终于推动了,石头磨着石头,声音着实不好听。

       思绪飞到了并不遥远的几十年前。

       那是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生活的时候,也是父亲母亲的童年青年时期,就是这样的石磨,甚至是那更原始的碓臼,磨碎了粮食,磨碎了汗水,也磨碎了一代代人的日子,磨碎了酸甜苦辣,磨出了一代代人的生老病死。就是在这样的石磨旁,我的祖先们、很多人的祖先们,用篮子、口袋,或者是笸箩、簸箕,或者粮食斗,盛满或者不满,粮食静静躺着,等待着粉身碎骨的那一刻。就是在这样的石磨旁,我的祖先们、很多人的祖先们,排着也许并不长的队,男人抽两袋旱烟,谝着自己的经历;那女人低低的私语,或者还抽空纳上几针,孩子明天还等着穿鞋呢。就是在这样的石磨旁,孩子追逐着、打闹着,院子里的鸡鸭鹅咕咕、嘎嘎、呱呱地叫着,掉落的羽毛、稠或稀的屎,伴着掉落的枣树榆树槐树叶子。就是在这样的石磨旁,生产队也许还能开个小会,商量着某的地块的打算,是种粮还是种“油”呢。就是在这样的石磨旁,小姑娘偷偷相了小伙子,绯红笼罩了年轻的脸庞,比合欢五月的绒花还要美丽。

       就在这样的石磨旁,我领悟到了粮食的真谛。

       “大拇指”讲了一个粮食的故事,米是从哪里来的。我们都熟悉,然后都像第一次听那样津津有味,惊叹欢笑。

       走在王青的街头,我们闻到了麦香,是熟悉的童年的味道——手工面,也就是“龙须面”。我们走进这一家,男的如想象中的一样质朴,女主人高兴地介绍着做法。我们看到,他们的手工面细如发丝,却又根根通透,这样的面煮出来是软的,吃下去是柔的,养胃护胃不伤胃。厢房是他们的操作间,院子是晒面的天地,20多道工序下来,白色的瀑布挂满了院子,粮食,也可以这样文艺!

��5�vU

相关文章

  • 粮食的故事

    多次到王青,今天心情大不同。 以前是作为新闻科的一员,担负着写新闻、发报道的任务,今天主要是采风,当...

  • 关于粮食的故事

    《齐鲁晚报》报道:在烟台大学,62岁的保洁员吴明华和另外六名保洁员的午餐就是吃学生们的剩饭,这一习惯他们已坚持了5...

  • 粮食日背后的故事

    周三,吴艳含说下周一国旗下讲话有报社记者来采访学校关于粮食日的活动新闻。因为临时安排变动,拜托徐冬丽为周一...

  • 粮食局的故事

    昨天晚上送女儿去上舞蹈课,我便在外面走走。天已经黑了,经过美食街,各家饭店的招牌都已经亮起,饭菜的香味从屋子里涌出...

  • 粮食的故事——父亲系列

    聂荣臻说:“晋察冀人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巨大而可靠的供给部。群众不仅供应部队吃的、穿的,还负责物资方面的存储和保护。...

  • 粮食,粮食

    粮食,粮食 王军先 一次次走近你,这些 金黄的粮食,多像我 乡间亲密无间的兄弟,风吹雨打 也掩不住你一如既往的光芒...

  • 粮食,粮食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朗朗上口,耳熟能详的古诗《悯农》,我想每个人从小都学过,也...

  • 大馒头历游粮食国|01粮食国的诲人不倦与毁人不倦

    声明:虚构故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粮食国是一个遍地庄稼、四处粮食的小国。作为一个还在不断地发展的国家,粮食国的各...

  • 非洲人种粮食的故事

    非洲一直很穷,其实当地的气候很适合种植农作物,到了结节也有非常充足的降雨量。 有专家采购了一大批优良的种子给非洲农...

  • 儿童故事-长出“珍惜粮食”的花苞

    午餐时间到了,同学们排好队,一个一个的等着老师打饭,小熊很饿了,他很快的将餐盒里的饭吃完,又去打了一次饭,第二次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粮食的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rhpc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