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影有一种特别的色调,是介于暖和凉中间的,橙沙之味就是如此。
看这电影之前我正好在煮红豆薏仁粥,煮红豆时从来没有煮烂过,大概豆子们不太喜欢我的待客方式吧。
故事从一开始的樱花树开始,一点点铺陈开来。
我打心里知道老奶奶会让店长很满意,但是第一次看到她煮红豆时,我还是为她捏了一把汗,看她把红豆煮得这样繁复,像是在做什么郑重的事一般,她还会很害羞得享受别人的夸奖,像还未经事的少女一样。
所以我一直在后来,等这个可爱的奶奶的故事。
这个故事比我想象中的要沉重,而且应该在我看懂之前就已经暗示了,店长应该也许也是知道的,我也不知道,但我希望是。
我从前认识中的麻风病人,停留在红高粱里那个单扁郎,单纯的以为只是出麻风,身体溃烂。所以我想我该学会对我不认识的东西保持敬畏,绝不胡乱定义。
麻风病人的背后是一群被社会隔绝起来的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能离开社会生存,社会代表他们的一切生活。就像我们上学时,总是会因为害怕落单加入一些小团体一样,人需要彼此带来的安全感。
所以我试图将自己带进这样的状况,我想象自己在正当枝头的年纪,却被锁在狭小的空间里,一切幻想的未来从此被切断,亲人朋友被生生拽开。我的人生还没真正舒展开就要被迫蜷缩在最阴暗的角落,成为别人口中的异类,还要忍受病痛的折磨。光是我这样臆想一会儿,德江女士却在这样的生活里挣扎了几十年,我们什么都不懂。
可是这故事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当她战胜了病魔,满心欢喜转身却发现无人在身后。她仍旧被视为异类,不能被好好接纳。看到那句“我们想在社会的阳光下生活”,我忽然觉得自己好像懂一点德江女士了。
我喜欢这个永远拥有笑容的老奶奶,我喜欢她鼓励我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喜欢她对待事食物那种认真、虔诚的样子,也许正因为她活在阳光下的日子太短了,才会格外珍惜生活中每一个微小情节。
店主其实生活在社会边缘的人,很多事请电影没有直接说,但是我们却能看出来。店长作为进过监狱的人,刚刚出狱时被社会所不认同的戏一直演在店长的脸上,从第一个镜头店长懒散地走向铜锣烧店,到后面让吵嚷的高中生离开,脸上忧郁又漠然的眼神一直飘在屏幕上,所以这是一个有故事的男人。
德江女士说的,我们都是有故事的人。这句话不仅仅是对店长说的,也是在对我们说啊,世界万物都有自己的故事,就连一颗小小的红豆也有自己的故事。从在黑暗中汲取养分,到某一天萌芽生长,到后来开花结果……人的一生长大要经过这样漫长的岁月。
我也不能辜负那漫过我身体的岁月。
我们都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