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下岗以后(朱信志)

下岗以后(朱信志)

作者: 梦回304 | 来源:发表于2017-06-17 18:17 被阅读208次

    不知从何时起,一个普遍被人们使用的称呼逐渐代替了所有一切人和人之间正常的称呼,似乎这个后来居上的称呼可以代替一切,这就是在人们交流之间常出现的词汇---老板。大到某项工程施工,小到盖一间微不足道的小房子,打一块混凝土地平,都是以老板相称,有了老板,必有打工仔,这种看老板脸色行事的最底层角色,我们这些下岗工人在打工生涯中干了许多年。

一九九九年,是我们动荡不安的一年,在这一年,和我们休戚与共的相依为命的云母三矿破产下马,随之而来的是数以千计的下岗失业工人的生活问题,无论什么时侯,吃饭问题是第一要务,尽管十师主管领导前期做了分流安置的准备,这些无一技之长,上有老,下有小的群体却最终还是成了名符其实的打工一族。浪迹于北屯大街小巷,建筑工地。为了生活,起早贪黑为"老板"打工,为老板卖命。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完善,从单打独斗的种植到多种种植的改善,记不清从哪年开始大量种植哈蜜瓜,引得内地商人纷至沓来,车门上印有山东,内蒙,河南,河北大型运输公司的车辆齐聚北屯。每年的八月下旬,便是用人的高峰期,盼得眼晴都发绿的人们都盯住了这个绝好的挣钱机会,在这近两个月的装哈蜜瓜大战中,是打工者最为开心的时侯,用工量大,工钱开得高,是一年中之最。

其实装哈蜜瓜是一件十分辛苦的活计,一般都是以件计酬,从到瓜地开始,一个装瓜小组大约二十人左右,有几个手脚利落的女的到瓜地后开始下瓜,下瓜也有讲究,每人手拿一把剪刀,从瓜秧上将成熟的瓜剪下,速度一定耍快,后面的男的就是把哈蜜瓜背到.地头,等着套瓜套。等把瓜全部背到地头,装箱打包,每箱四个瓜,大约每件二十四公斤左右,装完箱子开始装车,按装车箱数发劳务费,每箱大概在一元钱左右。货车一车装两千多件,每人装完一车大约能分到百元左右,这在当时酬金算是高的。

这是一场比体力,比耐力,与时间争分夺秒的战斗,从进入瓜地就一刻不敢松懈,抓紧时间按分工各忙各的。一般来说,背瓜是大工程,男的上午以背瓜为主。北屯的八月份,烈日当头,地表温度高达四十多度,热得装瓜的人们无躲无藏,背着瓜袋来回忙碌,身上的衣服被汗水浸透,真是一滴汗珠摔八瓣,汗滴禾下土。乡村公社的条田还短些,团场都是正规条田,有的有好几百米,一眼望不到边,身上背着四五十公斤的瓜,随时可以睡着,两条腿机械地向前迈着步子。到了中午午饭时间,老板从北屯带来馍馍,每人一包榨菜。馍馍随便吃,出力打工的人吃饭不讲究,吃饱就行,由于体力严重透支,一个女的竞然能吃四个足有一百五十克的馍馍,如果在家无论如何是吃不下的,男的更不用说,吃七八个不在话下。喝水就是大桶饮用水,有时供不上老板到北屯灌些自来水,渴极了的打工仔们也顾不了许多,只顾饮个痛快,有些人风趣地说知足吧,老板没灌河坝的水就不错了。说实在的,虽然有些瓜老板很抠门,在吃的方面可不敢糊弄,一旦饮食不卫生喝了生水病倒几个,产品装不上车,亏的还是老板,在这些方面还是拎得清。

午饭之后,一部分人继续背瓜,另外一部分人和几个女的开始给瓜套网套装箱打包,等把地里面的瓜背完,这些人着手装车,整个工序人员搭配工作程序井然有序,共同拥有一个目标,抓紧一切时间完成任务。夕阳西下,夜暮将临,黑压压的蚊子潮水般涌向辛劳的人们。凡是装瓜的地方,都有水渠,洼坑,这些都是蚊虫的滋生地,凶猛的蚊子肆无忌弹发着淫威,身上穿着厚上衣都能叮透,咬的人们不住地跳,后来点了一堆火用烟熏,才稍好些。干这种活虽然苦,虽然累,好在一车一结帐,从不拖欠。我们出来干活就是为了生计,只要干了能得到应有的报酬,累一点苦一点心里还是痛快的。

午夜时分,到了回家的时候,大家互相帮忙爬上足有四五米高的瓜车,我们一个个小心翼翼地趴在车顶上,汽车轰大油门在崎岖的田间缓慢前行,四周漆黑一片,趴在车上两手死死抓住绳子,就象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坐在轮船上的感觉,相互提醒千万不可睡着,爱说笑的不时来段笑话以解除人们的困意。现在想想那时胆子真大,这么高的车如稍不留神掉下来一个非死即残,那时有的老板也实在太抠门,一般都是回来时雇一辆农用车把人接回来,但有的为了省几个钱就让装瓜的坐瓜车回来,幸亏没出事,如果出事,首先是老板脱不了干系。话又说回来,人心都是肉长的,老板也是人,也不容易,我们不论给哪个老板干,都有一个原则,那就是把活干好,这是打工最基本的标准,凭着这一条,我们每天基本上都能找到活干。记得有一天去地里装瓜,接近中午时分空中忽然乌云密布,一场大雨即将来临,我们赶忙用蓬布将己背到地头的瓜和纸箱盖好,不一会大雨倾盆,虽然是阵雨,也足以把所有箱子淋报废,通过这件事感动了老板,在装瓜结束后请我们在馆子好好撮了一顿。

回想起打工的那些年月,离开了原单位,真象没有娘的孩子,以前有什么困难可以找单位领导解决,打工的岁月什么事都得自己担,打工难,打工苦,只有亲身体会,才能有这种痛心疾首的真实感受。现在仍有一部分四矿一厂尚未达到退休年龄的打工一族忙忙碌碌为生存拼搏,真心希望这些步我们后尘的弟妹们少吃一点苦,少遭一点罪,在今后打工道路上能顺畅些,平坦些……。

相关文章

  • 下岗以后(朱信志)

    不知从何时起,一个普遍被人们使用的称呼逐渐代替了所有一切人和人之间正常的称呼,似乎这个后来居上的称呼可以代替一...

  • 下岗之后(续篇)(朱信志)

    夏天,新疆早晨天亮的早,六点钟天已大亮,打工的人们涌向劳务市场,为找到一天的营生开始忙碌。说是劳务市场,只不过是打...

  • 下岗以后

    庄小双熟练地摆弄着那台车丝机,牙槽将硕大的镀锌钢管紧紧抱住,揿下按钮,钢管便在两只垫轮上旋转起来,钢管抵着车丝机的...

  • 老屋(朱信志)

    那是六十年代未,从农九师塔城整体迁往云母三矿的甚建二连,风尘仆仆来到矿部,这么多人的迁徏,建房是来不及,就几家共住...

  • 桥(朱信志)

    在通往阿尤布拉克蜿延曲折的矿区道路上,有十几座大小不等的桥,首当其冲的应当数渡口备战大桥,由当时的兵非三矿的老前辈...

  • 邮局(朱信志)

    在矿部中心地段,十字路口右侧,座落着一栋土木结构的建筑,整个造形尤如一架即将起飞的飞机,飞机中间是邮电所营业厅...

  • 印象*大同(朱信志)

    飞速发展的中国铁路,走在世界的最前列,不断更新的中国铁路,有着日新月异的巨变。今年春节过后,又有一列从新疆的乌鲁木...

  • 忆母亲(朱信志)

    又是一年清明节,说来也怪,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天气总有些反常,不是刮风便是小雨濛濛,便有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

  • 忆父亲(朱信志)

    又是一年父亲节,十分想念我在天堂的老父亲。老父亲己经离开我们整整十四年了,在这十四年的每一天,无不思念父亲。 ...

  • 寻亲之旅(朱信志)

    二零一七年的八月八日,这是人们普遍认为是吉利祥和的日子。虽然骄阳似火,我们全家还是登上直达青海西宁市的火车,去西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下岗以后(朱信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srb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