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学反思】细读,细品,细思量

【教学反思】细读,细品,细思量

作者: 雅馨居士 | 来源:发表于2020-06-11 20:11 被阅读0次

            ——《马说》教后记

《马说》,作为一篇经典作品,依然在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不过,这次是以自读课文的形式出现。考虑再三,将学习设计为两课时。

第一课时,以疏通文意,积累重点字词为目标。学习时,以“说”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回忆《爱莲说》后,使学生对文体有更明确的了解。之后,指导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细读课文,初次感知作者情感。细读分两步进行:第一、对本课的诵读进行指导:依据句子内部的停顿,抓住“也”“不”字把握作者情感。第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学习过程中,诵读时,学生读的流利。但还是给的时间不够,没有能够及时抓住学生的兴趣,进行有效的诵读展示。仅仅只选择了让学生在自己读和同桌对读的两种方式,就将诵读课文揭过。原本打算的“细读”,落实不到位。在学生以组为单位疏通文意时,对学困生的关注不够。从课后作业完成来看,虚词“之”“而”“其”的用法掌握很不好,得返工。

课后想想,语文课有时真的需要慢一点,再慢一点。这样学生有了才可以有读、品的时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课堂,不应该只注重进度推动。

第二课时,目标为设计为:准确把握主旨并背诵全文;掌握托物寓意的写法,领会课文的行文逻辑;理解文章阐明的深刻道理,体会作者怀才不遇的怨愤之情。


引导学生梳理论证思路,使学生明确作者的观点。紧接着把握文章托物寓意的写法,通过补充韩愈的生平,使学生“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内涵有明确认识。然后展开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量:千里马和伯乐,谁重要?最后,鼓励学生抓紧时间,充实自我。整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内容,通过辨析思考,对课文及自身发展细品,细思量。

本节课,在引导学生辩论时,以问题:“难道作者一定是对的吗?千里马一定是被食马者埋没的吗?他自己难道没有责任吗?”激起课堂讨论的气氛,学生表现很是活跃。在辩论的过程中,既能理解韩愈为何会有这样的人才观,也同时明白,现阶段的自己,最重要的不是有没有伯乐,而是如何让自己成为一匹“千里马”。看得出,在“千里马”与“伯乐”这个话题中,是有自己的思量的。

语文教学教什么,一直都是语文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我觉得,语文教学,最本真的教,就是让学生会读别人的文字,能品生活的真谛,要思自己的未来。这样,才会在语文的世界,长出最美的风景,迎来属于自己的新春。

相关文章

  • 【教学反思】细读,细品,细思量

    ——《马说》教后记 《马说》,作为一篇经典作品,依然在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不过,这次是以自读课文的形式...

  • 细品细酌细思量

    生活需要 细品细酌细思量 鲜衣怒马 觥筹交错 乐享 竹篱茅舍 粗茶淡饭 亦安 灯红酒绿 趁年华 清风明月 自逍遥 ...

  • 细思量

    细思量 细细思量心寒凉 提笔习字忆过往 曾经向往皆难忘 如今想来皆荒唐 若是夫郎有担当 怎舍爱妻独忧伤 万般想来皆...

  • 细思量

    用感动的心,倾情画一片白云,悠悠为念,漫步在长街曲巷。心,像风一样在四季轮换辗转,有悲鸣,有婉转,有温柔,也有凛冽...

  • 细思量

    你曾问我分离的缘由,于这城头 倚靠布满青苔的城墙 雨水溢出了砖石那被刀劈剑砍后的沟壑 显露无遗的历史沧桑,忘了 正...

  • 细思量

    八月阴雨九月晴 青泥岭端古人离 一笔一划细思量 一字一句饱真情 记于己亥年农历七月二十,于徽县伏镇别。望在遇不超年...

  • 细思量

    我还在等 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结束 因为我的心里一直都很焦躁不安 一直在找大部分人一辈子也见不到的爱情 这个被太多人...

  • 细品细扒

    谁曾想到一个平平凡凡的演员会突然大火,红不红真的看机缘,看能不能抓住众多网友的心,倘若能让网友有强烈的代入...

  • 细思多独韵,细察满折痕。 细描黛眉影,细画雨纷纷。 细揽秋水冷,细道黄昏深。 细叹云缥缈,细读霜雪魂。 细闻梅花落...

  • 细品

    窗外的花开了, 窗内的花开了, 儿子在大洋西岸的梦也在发芽; 飞上云端, 徜徉地狱, 何处不春秋? 把你的手放在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学反思】细读,细品,细思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tsi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