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看着那些天天骂中国教育,夸西方教育的人,替他们干着急。他们骂也骂不对,夸也夸不到点子上。今天我们就是想夸一夸中国教育好在哪?美国教育又可以在哪些方面取长补短。
前段时间,上面这位老师在课堂上大谈中国教育和美国留学的视频在我朋友圈里刷了一波小高潮。
但浅谈即止,这里我就再多说两句。
世界上有一种很奇特的东西,叫做中国教育。
纵观各大论坛,社区,社交媒体,甚至搜索引擎,竟然神奇地找不到哪怕一篇称赞它的文章?!在一个连秦桧,汪精卫这种历史大臭虫都有人做翻案文章的中国互联网,却容不下对于中国教育的一声赞美,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感到无比错愕,不可思议。
要知道建国后到今天的几十年里:
正是这样一个教育制度教出来的人,用四十年缔造了西方数百年才能完成的经济奇迹。让一个国家从一辆自行车自己都造不出来,建成了全世界最大最高效的公路和铁路网络,同时也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也是唯一一个全工业品类可以国产的超级工业帝国。
正是这样一个教育制度教出来的人,在13亿人口中组成了将近5亿“高质量”的劳动人口,而在总人口即将追上我们的邻居印度,即使降低“质量”的标准,这个数字也不到8000万。同时又在一片“没有创造力”的指责声中,在过去的2011-2016提交的创新专利数量,是全世界其他所有国家的总和。
还是这样一个教育制度教出来的人,花了短短20年,就让中国互联网从一个小打小闹的门外汉,一跃成为世界移动互联网的领路人。更别提我们已经以及正在强势崛起的产品,文化,内容,语言,价值地向外输出。
那么问题来了!
中国教育真的独步天下,一点问题没有?
答案当然也不是,首先拥有逻辑思维能力的我们,怎么可能和职业批评家们一般的见识浅薄,也不可能带着非此即彼的中世纪价值观思考问题。
中国教育当然有自己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
国家太大,覆盖太广,资源太少
(普适教育强, 精英教育弱)
我们企图用相对有限的资源,去覆盖全世界最大规模的受教育人口,让他们有效率地获取有质量的知识和能力。你们所看到的“它们”天天骂的那些东西,比如应试,比如高考全是这个大框架下的产物。等这些普适教育的事情全部做完,留给精英教育的资源必定所剩无几。
因此,就自然形成了我们目前社会的正金字塔的人才结构:强大到爆棚的基础性人才,无比扎实的中坚人才力量,以及相对有限的顶层人才设计。
但你要知道,作为地球上天赋最高的种群,一旦国家的节奏对了,中国人才的跃进和产出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如同井喷一样往外冒,捂都捂不住。无奈资源实在有限,国家投入精英教育的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人才产出的速度,因此在供需达到平衡之前,我们只能去借地主家的余粮暂时填饱肚子,这也基本解释了这几年民办和国际教育在国内的兴起和趋势。
这里插一个数据▽
US.News全球世界大学排名综合排名公布了1250所大学,其中美国最多,有222所,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及澳门一共有167所大学上榜,日本有76所大学上榜,英国紧随日本,有73所高校进入排名。
从排名上看,世界前10名高校依然被美国8所和英国牛津、剑桥大学包揽,在TOP30排名内没有亚洲院校,亚洲排名最好的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排名第43,中国清华和北大分别排名64、65。
回过头来,我们来看看西方教育的特点,那就是和中国教育思路完全反过来(倒金字塔),他们几乎可以无上限的设计和完善顶层精英教育,而同样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基础普适教育只要结构不崩塌就好。(以美国的底层公立教育为例子,几乎可以用人间地狱来形容其质量,这也侧面给唐纳德一记耳光,打醒他企图让制造业回归美国的白日梦想)
因此,我们会看到西方顶层教育体系中,无论是小中大各个阶段,都充满着异常优质的软硬件资源,不断探索的教育理念,持续优化和改进的教育方法,无穷无尽地刺激出人才的最大潜能。
这种反差既来自于
1. 东西方历史文化的传统
中国自隋唐科举,受教育的机会就全方位对社会各个阶层开放。而西方一直到近代之前,底层民众是完全没有读书的社会阶梯的。
2. 目前阶段的社会需求
我们一直强调我们是发展中国家,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作为发展引擎的第一和第二产业人才。而发达国家几乎社会产值都来自于第三产业,而将一二产业下放到全球协作中去,因此精英的服务业人才需求自然就是重中之重。
所以对待这两种教育体系正确的态度应该是彼此互补,相辅相成。
而对于我们中国新一代的人才来说,更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取长补短绝佳机会,在我国教育体系全面完成供需平衡之前,去将西方精英教育的优势和资源“借来”充分为我所用,为国家的顶层人才设计添砖加瓦,这也是作为留学工作者心中宏大的国家使命。
最后对待中国教育,即使各位看不清它的成就,吝啬于一句赞美,那么至少说一句:这么多年,您辛苦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