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多怕死,我只是不想这么活。
——题记
我常孤身一人漫无目的地游荡,看清晨的雨露,看傍晚的夕阳。我常游荡在静水流深,历尽沧桑的小巷,抚慰斑驳的苔痕,品味茶色的芬芳。我走遍大千世界,看过芸芸众生,街道车水马龙,人群川流不息。
可我想要的却不是这些风景,我想要的是一颗“会说话”的心。一颗敢于面对是非,敢于挑战真理,敢于为时代发声的心。所以我选择了记者站,成为一个校园媒体人,我要尽我所能去分享这世间的温暖,我要竭尽全力去拯救这世间的苦难。
我的父母是一对农民工,当我还是个孩童的时候,他们为了维持生计,不得已卖掉了家里的田地。后来四处奔波,也终是一无所获。辗转一位借宿商人看在我们家境着实贫寒,拿只笔写了几排字给了父母,过几天又托人送来一台机器。说是机器,其实就是一个简易的打料机,上半身是一条皮带连着一个木质的转盘,下半身是一个铁桶,里面是一个搅拌器与上面的转盘相连,最外面是一个发电机。可也就是那些字和那台简易的机器改变了我父母的前半生乃至一生。
也是从那时起,我们的村子有了第一家面包店。哪怕那时的百姓囊中羞涩,捉襟见肘,可他们仍旧乐此不疲地去吃上一口香喷喷,热腾腾的面包。我的父母也是在这种分享的喜悦里,拥有了坚持的动力。所有的坎坷经历可能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可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一件事坚持了二十多年是有多么不容易。如今,他们仍旧坚守,就像他们所言,那早已不是赚钱的方式,那是他们交托的真心。
我敬佩我的父母,我也感谢那位商人,点滴的举动却温暖了整个世界,所以我怀抱着感恩的心来到了这里。
如今,我是一个校媒人,我的职责不单是采编与供稿,分享这个世界的温暖亦是我的责任。我还记得柴静老师说过:每个人的头顶上都有一个穹顶,而我们习惯了低头忙碌地过自己的生活,从不抬头仰望一下头顶那片最美的天空。但其实,只要我们抬头就会看到它的变化,只要伸手,似乎就能离它更近一点,只要众人联手,似乎就能触摸到它了。这个世界与我们有关,未来的世界也与我们息息相关。
我是一个校媒人,校媒人既要用舆论引导传播正能量,书写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又要用最真实的语言和镜头去还原每一条新闻。我生存在这个世界中,我受这个世界的感动,我是新时代的青年,我有权利与义务来记录与传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为点滴的举动可能会温暖整个世界。我热爱新闻的严谨,是新闻给我们开了另外一扇窗,给我们另外一双眼睛,去真实地面对这个世界,不管好与坏。我钦佩记者的勇敢,不管风里雨里,还是险境里,他们一直在那里。我留恋报纸的古色芳香,好似历史的沉积,时间的味道。因为热爱,因为想要分享,所以我有更多的职责去发现去探索。
我是一个校媒人,但我不觉得我的职责仅限于为校园服务,为大学生服务,为这个世界分享温暖,同样我亦怀有一腔孤勇去拯救这个世间的苦难。我还记得《追风筝的人》中的阿富汗喀布尔,战争,贫穷,歧视充斥整个国家,我们远离那个年代那个国家,如果没有记者,没有媒体人,那个国家发生的一切似乎都与我们无关,我们更无从得知。苦难有时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想办法拯救,而是想办法隐瞒。
我是一个校媒人,更是一个新时代的青年。我同样相信青年一代有梦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我也同样相信你和我一样,不仅愿意分享这世间的温暖,也愿意携手拯救这世间的苦难。
想起仓央嘉措的一句话:假如真有来世我愿生生世世为人,只做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哪怕一生贫困清苦浪迹天涯,只要能爱恨歌哭,只要能心遂所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