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对人类大脑的研究尚是一片空白。60年代至70年代,通过大脑生理学家的研究,人们才知道个人的体验会影响大脑的形成。
当时了解这个事实的人们深感震惊,因为一直以来,大家普遍认为大脑是在人体内部自然形成的,是无法被改变的。不过,在科学家们认可这一新观点之前,对此的研究经历了相当长的探索期。
最初探索这一领域的是托斯坦·威塞尔教授,他正因为这一发现获得了诺贝尔奖。他的理论是这样的:
人生初始时期是最关键的学习时期,在这期间,大脑的构造很容易被改变。人从出生到12岁之间的发育期,特别是出生后的13年是具有决定意义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大脑就像一个无穷无尽的海绵体,贪婪地从环境中学习,思维 、语言 、观察等各种能力的基础也在逐渐稳固。过了这一时期 ,学习的这扇窗子就会被关闭,大脑的基础工程也基本结束。

不过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关于大脑生理学的新理论并没有得到正确的传播,反而成丁批判早期教育的错误证据。 尽管诺贝尔奖得主托斯坦·威塞尔教授强调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但教育界对此丝毫不予以认同。
在我们提到的一般性早期教育中,包括正确的早期教育与错误的早期教育。所谓错误的早期教育是指,从婴儿时期就开始拼命向孩子灌输各类知识,这种做法常常会受到媒体的抨击。
“0岁教育”是自出生时就“给予孩子关爱,亲自照看他们,和他们交谈,并欣赏他们”。 希望通过父母对婴儿付出爱,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培养他们的心性,使婴儿与生俱来的素质得到充分发挥。这样一来,婴儿不论在身体还是心理方面,都能够健康成长,原本具有的潜力也能够被发掘出来,从而成长为素质高、能力强的孩子。但是,媒体却混淆了正确的早期教育与错误的早期教育,不分青红皂白地认为“早期教育不好”。而看到和听到这些信息的观众和读者.自然就会认为不适合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