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象札记 4 ‖ 轴心后宗教

作者: 念远怀人 | 来源:发表于2018-11-19 14:22 被阅读486次

佛教前史

轴心后宗教

尽管轴心前宗教以本来的面目接受生活,试图将天地间初始的和谐继续下去,但经过轴心期伟大人物的昭示,一种新思潮风起云涌,既扰乱人心又振奋精神。

首先是关注人

苏格拉底让人关注神谕“认识你自己”,他解释为:认识你心中的那个自己,也就是说,你的灵魂(psyche)。而法国著名的古希腊学者让-皮埃尔·韦尔南告诉我们,在当时,神谕的真正意涵是:弄明白你的局限,要知道你是一个终有一死的凡人,不要逞能与神明媲美。

正是苏格拉底创造性的阐释,表明人类开始从环境中退却出来,意识到自我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存在。以中国人的话说,叫天人二分,正如孔子推崇的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左传》昭公十八年)

其次是批判生活

轴心期的杰出人物都意识到,日常的人类生存是不足的、有缺陷的。循环的世界观也不足以抚平苦难、不安全感和必死性带来的伤痛。所以他们试图建立高于世界的终极存在或神圣者。“逻各斯”、“天”、“梵”都被创造性地阐释了。

一个稳定的秩序世界开始在轴心期崩塌。“道术为天下裂”的结果形成了为后人乐道的“哲学的突破”①。比如诸子百家出于周官②,以前都是事业家,同一个秩序下为官,春秋战国就学术下庶人了,观念家与事业家分工,才有了诸子的私学。

观念家与事业家分工,是轴心期文化的特征之一。知识分子被独立出来了。

“人”本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而不只是部落或氏族,所以部落和民族宗教的时期逐渐退却,世界宗教开始形成。

轴心期间,《圣经》旧约编辑完成,《周易》编辑完成,《奥义书》编辑完成。

正是受到了前所未有地关注,人类开始前所未有地膨胀,自私的基因、自我为中心、自恋,都开始蓬勃起来。尤其是自恋,可以说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催化审美与创造力。宗教作为道德的后盾,自然要抑制这种力量可能的破坏倾向。因为自恋既可能滋生理智的错误——认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也可能滋生道德的错误——狂妄、放纵,以至堕落。

轴心后宗教的拯救气质开始诞生了。“一个清晰的救赎论模式,既可以在印度教、佛教和耆那教的印度宗教中见到,也可以在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闪族宗教中见到,还可以在它们现代的世俗产物——马克思主义中见到。”③

证实人类日常生活的非现实性(如无常、堕落),肯定一个终极价值(如拯救、涅槃),反自恋(如无我、原罪),是轴心后宗教的三大特征。三者的大致关系是:在非现实的当下(苦),通过反自恋(道),得以理解或实现终极价值(灭)。

有趣的是,在中国的轴心期并没有产生轴心后宗教。

当天人二分,人们在自强和自恋间的道路像刀刃般的狭窄,这时诞生了一位平衡大师——孔子,他一生致力于这种进退得度、恰如其分的现实舞蹈。

比如说,孔子有个学生子贡,是个商人,很有钱。有一次在齐国见到一个鲁国人沦为奴隶,他就出钱把这个人赎回来了。一时间传为美谈。孔子听说后,就对学生们说,我不要再见到子贡了。子贡大惊,跑到老师那里问个究竟。孔子说,鲁国有法律,如果见到鲁国人在外为奴,回来报告,由国家出钱赎回。你子贡有钱没错,但是你这么做,穷人们怎么办?岂不是要在心里承受很大的道德压力吗?④

再比如,曾子的父亲就是孔子称赞的“吾与点也”的那个点(曾皙)。他性格适意随性,出手也任意而为。一次曾子锄草伤了瓜秧,点以木杖击之,杖折,而曾子不躲。孔子听说后,就训曾子:你以为这是孝吗?你不躲,万一被打死,就累得你父亲铸成大错!是为不孝。

这就是孔子讲仁的恰如其分处。做好事,过犹不及,就可能变成不仁,或是自恋的表演。

《红楼梦》里的贾宝玉说过一番话:“那些个须眉浊物,只知道文死谏,武死战……必定有昏君他方谏,他只顾邀名,猛拚一死,将来弃君于何地!必定有刀兵他方战,猛拚一死,他只顾图汗马之名,将来弃国于何地!……可知那些死的都是沽名,并不知大义。”好像是在重复孔子的话语,实际演绎得偏激了,反像是道家老庄的口气。

不同于孔子吊索上的舞蹈,老庄径直退了一步,发展出道家以人合天的自然主义哲学。可以说,儒道两套学说都消解了轴心期形成的冲突和张力。

儒家后来成为主流,对鬼神虽远之,却具有国家宗教的功能(提供道德基础)——可说是去体存用。此举催化了早熟、敦厚的中国文化,也可能造成了后来创造力与想象力的缺失。

创造力往往是在冲突和张力间激生的。


①“所谓‘哲学的突破’,即对构成人类处境之宇宙的本质都发生了一种理性的认识,这种认识所达到的层次之高,则是从来都未有的。与这种认识随而俱来的是对人类处境的本身及其基本意义有了新的解释。……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出现是希腊的‘哲学的突破’的最高峰。” 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江苏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48页。
②《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名家者流,盖出于礼官。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官。纵横家者流,盖出于行人之官。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
③约翰·希克《宗教之解释》37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④鲁国之法,赎人臣妾于诸侯者,皆取金于府。子贡赎之,辞而不取金。孔子闻之曰:“赐失之矣。”《孔子家语》

(待续)


请关注我的历史/武侠/奇幻……连载小说——
【三十六骑】(上)
【三十六骑】(下)

相关文章

  • 摸象札记 4 ‖ 轴心后宗教

    佛教前史 轴心后宗教 尽管轴心前宗教以本来的面目接受生活,试图将天地间初始的和谐继续下去,但经过轴心期伟大人物的昭...

  • 摸象札记 3 ‖ 轴心前宗教

    佛教前史 轴心前宗教 轴心前宗教的宗旨一语蔽之,就是稳定压倒一切。 轴心前宗教要完成两个任务: 统一创世神话系统,...

  • 摸象札记 2 ‖ 轴心时代

    佛教前史 宗教 我必须岔回头来说说宗教。要给宗教定义简直是一场灾难。 看看这些对宗教起源纷繁的说法:祖先崇拜(斯宾...

  • 摸象札记 9 ‖ 轮回

    佛教前史 轮回 在奥义书①里,第一次出现了“轮回”(samsara)这一术语。 轮回无疑是印度留给世界最重要的宗教...

  • 摸象札记 7 ‖ 梦境

    佛教前史 梦境 雅利安人征服印度后的几个世纪,在零星的传说中,可能比任何其他国家的历史更为幸福,更为平和,更像梦境...

  • 轴心时代后的宗教文明

    一 轴心时代之后,出现的最具代表性的三大宗教是儒教、佛教和基督教。这三种宗教,分别代表了对全能至善神的三种...

  • 摸象札记 8 ‖ 林中路

    佛教前史 林中路 乱世或许会激发创造力。 婆罗门教的一大特点是相信祭祀万能,祭典、祭礼繁复,正如中国商代的甲骨刻辞...

  • 摸象札记 6 ‖ 高贵者

    佛教前史 高贵雅利安 烛火照见了雅利安人。① 共同的语言源头来自于这群古印欧人。语言学家通过比较在梵语、德语、立陶...

  • 摸象札记 1 ‖ 佛教前史

    佛教前史 瞎子摸象的故事几乎人尽皆知。 牛津学者关大眠(Damien Keown)忧心忡忡地引用了这则寓言,感叹过...

  • 摸象札记 10 ‖ 沙门运动

    佛教前史 沙门运动 沙门(sramana)的汉译很多,息心、静志、贫道、勤息……都是修行者不同的侧影。在梵语里,沙...

网友评论

  • 深山女巫一:因为看不懂,所以点赞了。😂 😂
    念远怀人:@深山女巫一 好吧,我太不亲民了
  • 公瑾当年:只可惜在中国这种冲突和张力从来都是受限的
  • 宇文歡:"未知生,焉知死",隔开了彼岸
  • 爱佛僧:关注人是对的,我觉得更准确的是他们关注人的精神世界。恰是你说的那句,“灵魂”。

本文标题:摸象札记 4 ‖ 轴心后宗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aoo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