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红与黑》初感

《红与黑》初感

作者: 暗方 | 来源:发表于2016-02-20 00:36 被阅读485次

《红与黑》在这个寒假终于看完了,那于连与德雷纳尔夫人也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图片来自百度

我们讨论《红与黑》作品名称的含义,有说法称:红指抗争,黑指宗教;而我却觉得:红指欲望、激情,黑指宗教。

从上卷德雷纳尔夫人的多次内心挣扎中我们可以看出:她一直处在一种:与于连一起的情感上的欲望,与信仰宗教的虔诚的冲突矛盾之中,而这也不仅仅是18世纪的人们存在的心理矛盾,时至今日我们依然会陷入这种“红与黑”的矛盾之中:小至我们会为晚上是否应该吃一块蛋糕而矛盾,理智上时间不早了不应该吃,可情感上我们却非常想吃;大到我们情感上会痛斥当代教育制度,但理智上,我们又不得不被体制所牵制......

当我刚读到德雷纳尔夫人的内心挣扎时觉得有些反感,觉得这种冲突是无法理解的,现在想来,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像德雷纳尔夫人一样的矛盾,而我们的处理方式呢?是否比三个世纪之前的德雷纳尔夫人处理的更好呢?不得不反思。

同时,这一点同样在于连身上体现,这里我就不赘述了。对于于连我想评的是他的爱情观。

记得第一次交流的时候有问道:于连究竟是否爱德雷纳尔夫人?当时还没有读到下卷,很多人认为于连只是借助德雷纳尔夫人进行“上位”。其实在读完全书之后会发现:于连在遇到玛蒂尔德之前不知道自己爱上了德雷纳尔夫人。

于连在遇到玛蒂尔德之后,与玛蒂尔德的种种行为都会与德雷纳尔夫人进行对比:玛蒂尔德的容貌与德雷纳尔夫人很接近,玛蒂尔德的行为与德雷纳尔夫人很相似,其实也不难理解,如果于连不爱德雷纳尔夫人,那为什么德雷纳尔夫人的信件被他知道后他会想杀死她?有人说是灭口,但我更觉得是于连爱德雷纳尔夫人爱得深沉,他不能接受自己最心爱的女子背叛他。

《红与黑》的又一伟大之处便在于,它还描绘出于连的一种爱情观的变化发展,使其成为活生生的一个“人”。

一部文学作品的伟大之处便在于其到任何一个时代都由其现实意义,或者不怎么恰当的说:其揭示的是某种真理,《红与黑》便满足这样的条件,足以被称为一部名著。

相关文章

  • 《红与黑》初感

    《红与黑》在这个寒假终于看完了,那于连与德雷纳尔夫人也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我们讨论《红与黑》作品名称的含义...

  • 红与黑 感

    光荣与梦想和幻灭与死亡同样化身为红与黑两种色彩 司汤达简介 批判现实主义作者,和巴尔扎克的宏观架构不同,偏向于对...

  • 《红与黑》读后感

    《红与黑》读后感 文/诺言 经挚友兼老师的推荐,特意抽时间看完了由法国作家司汤达先生写的经典名著《红与黑》。认真看...

  • 红与黑(欣然)

    红与黑 如果你认为是《红与黑》,那你就错了!其实此“红与黑“”非彼《红与黑》,要说的是红豆与黑豆...

  • 《红与黑》读后感

    对于《红与黑》名字的来历,不同的人有各自独到的认识与见解,正如一千个人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般,有人说“红”象征拿破仑...

  • 《红与黑》读后感

    司汤达的《红与黑》 整本书讲的就是一个人物的故事,于连。一个低贱的木匠的儿子。因其早年与一位落魄的外科医生交往得了...

  • 《红与黑》读后感

    才读到这本世界文学名着《红与黑》,但还是十分庆幸在我人生中重要而迷茫的这段时间读到了它,于连的一生对我们这个阶段的...

  • 红与黑读后感

    一 小城 置万千生灵于一处,把坏的拣出,笼子里就不那么欢腾了。 维利叶,苇儿溪。小小的地方埋藏了于连远大的抱负以及...

  • 《红与黑》读后感

    转录一篇我自己认可的读后感 关于于连还有他的爱情 读罢郭冠尧译本的司汤达《红与黑》,过多关于红黑之间的象征和矛盾就...

  • 《红与黑》读后感

    红与黑算是一个悲剧,主人公于连像是一个未长成大树的幼苗,他不甘平庸野心勃勃,有青年人的激情,又有敏感的心 ,自尊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红与黑》初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csv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