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跟着二爷学习木工、泥瓦工的爸爸,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却是十里八乡盖房子的口口相传的能人。他年青时在县建筑队参加基建项目无数,其中多有提到的是参加过西安二0三、青海某基地的建设项目,期间由于干得好有想法被推荐到当时的西安建筑学院学习,由于兄弟姐妹人多、上学后没有工资而最终放弃了…
离开县建后,回农村拉起了近二十人的乡村建筑队,一直到我们上大学,成员中还有一两位情智间歇性失常的同村人,让我印象深刻。
高中期间,爸和小叔带我做了至少三个暑假和一个寒假的小工,当时是想看我跟师学习建筑工的态度。清晰记得: 一起封过县城某兵工厂的地下过期火药箱,头顶烈日去做屋顶防水,冬季两人手动裁钢筋手被铁捶打得红又肿……并不是不喜欢这个职业,而是此后觉得可以做其它更有意义的工作……如今站在为人父母的角度,这也许是让性格优柔寡断的我通过实践选择自己职业的不二之选。
我工作多年后回西安,多次借去原朱雀市场买菜的间隙,父子俩人从二0三路过,放慢脚步听他细说着在二0三搞基建时的有趣的事……
去西安城墙转,从南门永宁门,到西门安定门,到北门安远门,手机镜头留下更多的是爸与建筑的合影。有人说建筑是城市的艺术,而于我来说、建筑是父亲的职业,是我认知的启蒙。
家中的凿子、锯子、刨子等工具如何利用起来?几曾想开一家小的手工制作小店,与爸一起教小孩子们做木艺手工,与家人一起聊过也得到过赞许……也许就说说而已,更多是让爸的手艺能传承下去,让老人在城镇化变迁中参与进来,获得社会认同感,于我也是件有价值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