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读书稿征文笑薇书评营
阅读有烦恼,何以解忧?真正的高手,都懂得“巧”下功夫

阅读有烦恼,何以解忧?真正的高手,都懂得“巧”下功夫

作者: 格子退休了 | 来源:发表于2021-05-13 10:25 被阅读0次

当我们时间有限,在茫茫书海中寻找一本书的时候;

当我们寻寻觅觅,急切想知道这本书是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一本时;

当我们面对不同读物,却找不到阅读要领的时候;

当我们读完了很多书,还是似懂非懂的时候;

何以解忧?

解忧人: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

艾德勒生于纽约,在芝加哥大学执教,帮助策划了“名著计划”,是西方世界伟大名著项目的发起人。他以学者、教育家、编辑等多重面貌享有盛名。主编了《如何阅读一本书》、《西方世界的经典》,还担任1974年《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

查尔斯·范多伦,美国的书香门第出身,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他襄助艾德勒编辑《大英百科全书》;大幅度增补改写《如何阅读一本书》的初版内容,于1970年再版时,由两人共同署名。

解忧秘笈:《如何阅读一本书》

出版于1940年,至今经久不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被誉为“有关阅读的永不褪色的经典之作”的《如何阅读一本书》。

该书封底有一段“解忧词”:不懂阅读的人,初探阅读的人,读这本书可以少走冤枉路;对阅读有所体会的人,读这本书可以有更深的印证和领悟。

这本书的写作目的,就如它的书名一样,态度明确、重点突出、方法实用,巧招妙招频出,专为读者解决各式的“阅读烦恼”之忧。

解忧巧功夫

俄罗斯有一句谚语: “巧干能捕雄狮,蛮干难捉蟋蟀”  这句话形象地道出了一个道理:做事要讲究方法,巧干胜于蛮干。

阅读更是如此。

巧功夫一:选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有个比喻:

“用这种浏览的方式来阅读一本书,就像是一个打谷的过程,能帮助你从糟糠中过滤出真正营养的谷核。”

想一想,当我们想读书,又不知道读哪本书时,不就像打谷场上的那个人吗?热情、焦急,喜悦又充满期望。

这个浏览的方式就是“检视阅读”,也称为略读或预读。

它的”巧“体现在三个方面:

1、看--封面和序言,了解书的宗旨、类型。

2、研--目录大纲,了解书的整体架构。

3、抓--关键词,快速扫读,迅速确定作者的写作意图。

走过这三个巧环节,就可以筛选出对自己有特殊价值的书,从而给阅读者带来更多的成长。

比如同是时间管理类书籍《净化你的时间》、《把时间当作朋友》、《奇特的一生》、《掌控24小时》,虽然通过书名,大体区分出了每本书的重点,但目录却是大相径庭,围绕主题向你招手,你再粗读序言,结合个人实际需求,基本可以选出一本心仪书籍,做为重点牵手对象。

巧功夫二:洞察

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曾说:

“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书是需要咀嚼和消化的。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与消化一本书。”

准确地说,通过“选书”牵手来的书籍,第二步就需要使用“分析阅读法”来咀嚼与消化。

在这个环节中,读者可以真正走入书的世界、感受到书的魅力、触摸到作者的初心,完成解疑答惑、提升认知的体验,值得多用一些时间去洞察研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二篇,用七个章节专题讲述了这个问题,归纳出3个阶段、11条规则,真正手把手地教会读者如何“咀嚼与消化”一本书。

其巧妙之处在于“找”,如:

1、找出一本书在谈什么:明确书的种类、用简短语言陈述书的内容、列出大纲、确定作者要解决的问题。

2、找出一本书的内容,并进行诠释:找出重点词、句,与作者达成共识、架构作者论述。

3、找出作者的解答:确定该书解决了什么,未解决什么。

这个寻寻觅觅,在成篇文字中寻找的过程,似探险,似“咀嚼与消化”,其要求之高,可以与学生年代阅读理解文章相pk,不能偷懒,强调精准,为了达到目的,甚至一篇课文要学几个课时,从字词句到结构立意,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展开和思考。

最后,还得答一张试卷,检验自己是否真正洞察了此书。当然,也有巧方法可用,那就是举例和复述。即:用自己的话把作者的观点重新说一遍;结合观点,举出相关案例。能够做到任意一种,就说明完成了对这本书的“咀嚼与消化”,考核通过!

对这个巧法,《洋葱阅读法》的作者、阅读高手彭小六一直在亲身实践,且要求更高,他每读完一本书之后或者了解一个概念之后,至少要找出5个相似的场景才罢休。

巧工夫三:借力

和“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道理,当你想要在一场征文比赛中胜出时,想要顺利完成硕士论文时,读一本书远远不够,必须要学会向众多书籍“借力”,把读书这把火烧得更旺。

“主题阅读法”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主题阅读就是“带着某个问题”去读书,不是读一本书,而是多本与问题相关的书一起读,取各书的精华,为自己所用。

很像是同时请了好几位老师为自己做指导,既高效又专业,这种阅读方式可以打开我们的视野,从多个角度审视丰富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文章有理有据有思想。

此处借力,不能使蛮力,要用巧力:

1、确立主题、建立基础认知,明确借力的方向。

2、建立与主题相关的书单,形成合力。

3、阅读每本书时,注意融会贯通,重新组力,得出有力量的结论和观点。

切记,在进行“主题阅读”过程中,力不能用偏了,要时刻以主题为导向,这个阶段阅读的目的不是为了理解某本书,而是要从不同书籍中,找到与自己主题紧密相关的内容。

我们读的不是书,而是书中我们需要的主题。

巧工夫四:评判

《如何阅读一本书》写道:

一本好书值得主动阅读,主动的阅读不会为了已经了解一本书在说些什么而停顿下来,必须能评论,提出批评,才算真正完成了这件事。

西班牙作家、《堂吉诃德》的作者塞万提斯说:“没有一本书会坏到找不到一点好处。”

《如何阅读一本书》说:没有一本书会好到无懈可击。

阅读高手是不会放过这一环节的,这才是”巧功夫“登峰造极的境界。

评判不能随意,技巧中见原则:

评判有前提。如果只读了一部分,或者是囫囵吞枣读完了书,或者书中还有一些不理解的文辞,就不要轻易说出:我懂了、我不懂;我同意、我不同意等等。

评判有态度。评判的长矛要慢慢举起,要心态平和,不要无理地争辩或争论,不要争胜好强,非辩到底不可。因为评断的目的是为了增进知识,让某个观点更加全面,而不是将对方打败。

评判有角度。作者建议从四个方面进行评断:作者的知识不足,作者的知识错误,图书不合逻辑,分析与理由不完整。

由此可见,科学地评价一本书,比阅读一本书的难度更大,需要读者有深厚的经验,和丰富的相关知识,才能够发现问题,并技巧性提出。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要想科学评断一本书,一定先是个“巧匠”。

结语:

曾看过一句话:会做的人配得上所有结果;会说的人配得上所有如果。

阅读高手看似信手拈来,靠的从来不是“会说”,而是“会做”,懂得在“选书、洞察、借力、评判”这四个方面巧下功夫,层层递进,这才是他们的阅读底色。

然而,功夫再巧,也需要历练,得到了“秘笈”仅是个开始,高手成长非一朝一夕之事,坚持不懈,定会解开你的阅读烦忧。

相信自己!

相信《如何阅读一本书》!

 谢谢阅读,我是格子。

相关文章

  • 阅读有烦恼,何以解忧?真正的高手,都懂得“巧”下功夫

    当我们时间有限,在茫茫书海中寻找一本书的时候; 当我们寻寻觅觅,急切想知道这本书是不是自己想要的那一本时; 当我们...

  • 与书为伴

    有人在烦恼时会饮酒,“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而我在烦恼时却爱读书,“何以解忧唯有阅读。” 以前的工作和生活中碰到过...

  • 何以解忧

    解忧,为解除忧愁之意。人人都渴望解忧,然后身无烦恼,自在潇洒。可在这尘世间,无忧者可谓难寻踪迹。 初听解忧为“何以...

  • 我该如何与自己共处?

    何以解忧?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何以解忧?唯有暴富。何以解忧,唯有买房。何以解忧,唯有中奖。...

  • 阅读训练营笔记

    如何成为阅读高手 阅读高手的标准: 1.读的快且读的好 2.有很大阅读量 能力强、方法对、 下功夫 能力(记忆力 ...

  • 年轻人最大的焦虑是存不到钱

    作为一名凡夫俗子,生活中总少不了各种烦心事!面对人生的诸多烦恼,古人是“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今人却是“何以解忧唯有...

  • 你为什么烦恼?

    你烦恼的根源在于,想得太多却做得太真正的高手都懂得:行动是治愈烦恼的良药: ①要主动增强对生活的掌控力 ②量化自己...

  • 何以解忧,唯有接龙

    文丨蔷薇下的阳光 我们的专题何以解忧,唯有接龙,此专题希望有烦恼的你关注,只接受烦恼倾诉的文章! 这个世界,千千万...

  • 上班五千副业五万,这几个挣钱的副业你肯定不知道

    何以解忧,唯有暴富。 这个世界有太多不公平之处,唯有手握巨款才能心如泰山。 有钱可能有烦恼 没钱一定有烦恼 有一个...

  • 2018-09-28《解忧杂货店》

    何以解忧,如何解忧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阅读有烦恼,何以解忧?真正的高手,都懂得“巧”下功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dltj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