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金刚经》对现代人的启示 -5

《金刚经》对现代人的启示 -5

作者: 佛学正念 | 来源:发表于2020-03-13 23:31 被阅读0次

第五品:如理实见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否?”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既非身相”

佛告须菩提:“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翻译:

“须菩提,你认为怎么样?可以用具体有性状的身体形象的完美去认识如来吗?”

“不可以的,世尊,不可以用具体有性状的身体形象的完美去认识如来,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如来所说的身相,无论这身相多么强大、完美,都是因缘组合的产物,都是没有自己独立不变的性质的,都是在比较之下的产物,所以说不是真正独立不变的身相,而是一个虚妄的名字而已。”

佛陀告诉须菩提:“凡是所有由相来显现的,这些相都没有自己独立不变的属性,都是无自性的,都是因为安立了一个假名而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都是虚妄不实的,如果你能看清这些相都是安立的假名而已,并没有独立不变的自性,那么你就见到了如来的真实面目。”

注释:

身相

身相是由因缘和合、父母所生的有行色的身体,指重视自己的身体相状,包括身体的强壮程度,美丽与否,健康状况,也包括是否聪明等等。

佛陀的身相,据说有三十二种美好的相。这些美好的相在佛经之中有详细的描述,如手足柔软,手过膝,全身放金光,手指间有薄薄的连接的肉,汗毛是青色的等。

这些所谓“好”的形象,多数是根据当时印度审美观点而来,放在今天,有些形象则不一定是赏心悦目的。

如来

这里的如来,有三层含义;

1、如来的法身:非父母所生,无形无相,不生不灭,是一种人人本具的真性。个人认为这个就是前文所说的见性吧;

2、如来的报身:是佛的智慧身,光明身,是佛修行积累的功德智慧,在天宫大战孙悟空的那种如来形象,就是报身;

3、应化身:也叫变化身,是父母所生的具体身体形象,如第一品中如来的着衣持钵,乞食的形象,就是应化身。

如果能把这三种身都认识到,就是见到真实全面的如来了。

心得:

关于“凡有所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的分析。

1、凡有所相,皆是虚妄

我们前面说过,在佛学的眼中,世界是一元的世界,观察者与被观察者是一体的,伴生的。

如果没有了一切可被观察的事物,那么观察者无从产生任何信息、感觉,一个永远没有任何信息、感觉生起的灵魂,其实是不存在的状态;

而那个被观察者的所有属性,性状,颜色、声音、大小、硬度、质感、速度、质量、能量等,这些都因为观察者的观察而显现,都是观察者的感受而已。如果一个事物没有了任何属性可以显现,那么实际上也是这个事物不存在的状态。没有了观察者,宇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由于有了“见性”的存在,宇宙才可以显现出意义。

相,也是如此。相的形成,相所显现出来的各种属性,比如,颜色、声音、大小、硬度、质感、速度、质量、能量等,是伴随着观察者的观察而存在。一方面这些属性,在不同的观察者那里会呈现不同的属性,比如一块石头,在人类和蝙蝠的眼里,颜色是不一样的,而一物体的速度其实也是它和观察者之间的相对速度而已,物体的大小也如此,都是相对的,根据不同的观察者会有不同的大小的感觉。另一方面,由于相的形成是缘起的,是由众多因缘支持而暂时存在的,随着这些因缘的变化,相会不断的变化。所以说,相没有自己独立不变的性质,这一点在佛学上叫做“无自性”,名相,只是给一个暂时存在的组合的假名,故而是虚妄的。

但这个虚妄,并不是说没有。在当下,这个组合的显现,这个显现是真实的,只不过如果你离开了当下,非得执着于给当下这个显现所起的暂时的名字是长久存在,独立不变的,就成了虚妄的了。

举一个形象的例子,当你看到一个美丽的瀑布。

这个瀑布,在当下是真实存在的,又是流动变化的,不但瀑布的形状在不断变化,组成瀑布的水滴也在不断流转。如果一个人非得死教条,给当下这个形状和这一刻的所有水滴起个名字叫“瀑布”,然后在以后的岁月里,要求这个瀑布一直都应该是这些水滴,这种形状,那就是神经症人格了。如果认为当下的这个瀑布也不存在,那就是虚无主义者,是佛陀批评的断灭见了。这种断灭见表现在生活中就是得过且过,不负责任、不做计划、麻木、不深信因果、不精进的状态。

2、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诸相非相,意思是各种相,都不具备自性(自己独立不变的性质),但这些由因缘组合的相,在当下又是可以显现的。

如来所具有的三种身:法身、报身、应化身之中,后两种都是名相。比如说在天宫大战孙悟空的是报身,身躯庞大,武功精湛,但这些只是在面对孙悟空时,在孙悟空眼里是这样的,如果出现了身躯更强大,武功更牛的神仙,在这个神仙眼里,佛陀就不会那么庞大了。抑或如果在宇宙中没有了任何有情生命,那么如来的身躯太庞大,和宇宙星云比起来也是微尘罢了,武功再精湛也等于没有。可见,如来的报身是需要跟他所面对的众生做对比、比较才能显现,这就是没有自己的独立的性质,无自性的、依他而起的,是名相而已。同样,应化身也和报身一个道理。如来的应化身的三十二相里面,其中一项是手指之间有薄薄的膜连接,这种相在古代印度是吉祥相,而放在现代恐怕就不是吉祥,而是令人恐怖的表现了。如来的应化身,也是针对他当时所面对的众生而产生,显现的,是相对的,不是永恒成立的。如来的法身则超越了名相,是见性,所以是永恒的。我的理解,我们普通人也至少都有法身和应化身,应化身就是我们现在的样子,但我们没有如来那么美好的应化身的相,可能秃顶肥胖,或者歪瓜裂枣。按照佛教的说法,这是由于我们在前世或者若干前世中,没有种下好的因的缘故。法身我们众生也是有的,但和如来不同的是,我们自己没有发现自己的法身,也就是见性。至于我们普通人有没有报身,我暂时还没有查到相关的资料。

则见如来,意思是能看清相的依他而起的缘起性,如果既能不执着于当下显现的永恒,又能认真负责其当下的显现,就是见到,领会了佛陀的教法,也就是安住在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上,也就一直能处于在美好原动力的力量中的,不断趋向美好的状态之中。

相关文章

  • 《金刚经》对现代人的启示 -5

    第五品:如理实见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否?”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

  • 《金刚经》对现代人的启示

    如果有人在北京的大街上拉住你问路:“到日本怎么走啊?” 你指示他道:“从此往西走300里就到啦,但是很不好走,都是...

  • 《金刚经》对现代人的启示 - 14

    第十四品:离相寂灭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

  • 《金刚经》对现代人的启示 - 12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

  • 《金刚经》对现代人的启示 - 2

    祝各位缘友,福慧常驻。 离上次发文友一段时间了,看到评论希望可以继续发文,这里就会开一个长篇,试着来从一个现代人的...

  • 《金刚经》对现代人的启示 - 3

    祝各位缘友,福慧常驻。 下面来解说《金刚经》第三品 大乘正宗 第三品:大乘正宗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

  • 《金刚经》对现代人的启示 - 4

    第四品:妙行无住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

  • 《金刚经》对现代人的启示 - 11

    第十一品:无为福胜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

  • 《金刚经》对现代人的启示 - 13

    第十三品:如法受持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

  • 《金刚经》对现代人的启示 - 19

    第十九品 法界通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 “如是,世尊...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金刚经》对现代人的启示 -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dpus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