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常念叨着离职的同事还没有离开,但是没有任何征兆的领导已完成工作交接,正好印证那句话:口里说的并不一定比实际做的更加诚实。
这是个有故事的周,细数所在部门,已经有2位中层领导离职,1位同事离职,再细数周围至少3位同事有离职想法,只是正在思量离开时间而已。
或者有人还在挽留,2020年找到一份整体感觉还不错的工作真的比较困难,要不再考虑考虑?大多数的回复却是不了,挥一挥衣袖走得潇洒。
无论工作还是其他选择,相聚离开都是一场缘分,只是缘深缘浅份量不同而已。相比果,背后之因更值得细细思考,一切的离开都是早有谋划,只是明确什么是内心更想追随的而已。

一是时间成本。离职同事都是基本相似,不再是初出茅庐的小年轻,30岁左右女性居多,即使不明确自己想要什么,但非常明晰的是自己不想要什么。于是自觉相比其他人,一切都再也消耗不起,不要相信所谓的时间沉没成本,相比继续沉没,及时止损更加重要。其中2位未婚,1位考虑备孕,1位思索倾斜更多时间给孩子。现实总是如此,女性总需要在家庭与工作之间思虑均衡或者兼顾,除了个别开明的长辈非常支持,面对的压力可想而知。
二是事业方向。究竟什么才是我想要的?我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在这个工作岗位上是否契合发展前景需求?有领导说现在的这份工作就是用时间换金钱,吃的就是青春饭;而有的同事苦苦思索自己的收获是否对得起那些年的熬更守夜?就某种程度而言,职场并不会对女性非常友好,存在的竞争压力往往会更加巨大,在短暂的几年成长期内是否符合规划将是非常值得考虑的因素。留出更多余地准备总比在单位中消磨时光来得好。
三是健康因素。中层领导离职之前真的毫无动静,短短两天迅速完成交接工作,闪身而退。之前高层领导有提醒过我和另外同事,希望尽快上手中层领导事项,保不齐某一天她就需要在家休养。因为她今年已经30,开启了备孕计划,但是因为长期出差在外以及伏案工作,落下了严重职业病,腰椎盘突出厉害,医生叮嘱多卧床休养。果不其然,一语成谶,而是速度如此之快,仅仅一周时间。
而另外一位同事,也是今年30。尚未婚,无男友,家在外地,主要是从事科研研究工作,常常心思重,熬更守夜,眼里满布红血丝,体质又偏瘦,感觉风一吹要跑的模样。周围的同事居然无一例外劝她回到自己家乡,不然如此辛苦无家人陪伴无高薪回报,这是图个啥?那消瘦的模样,估计家人看了都心疼?
凡此种种不做一一细数,反正以青春换工作的例子实在太多太多,知道自己要什么总比一切茫然中前进好得多。

摆放在每个人的道路有千万条,只是选择不同最后走出来的结果不同而已。
感恩相遇的每位伙伴,感谢相逢点滴,祝愿彼此越来越好。同是那句话,天大地大健康最大,纵然希望以有限的生命奉献出最大的价值,然一切基础在于每个人能够健康快乐的生活与工作。
网友评论